下载此文档

美育第二讲.ppt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LOGO
第二章美感的分析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距离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意识与无意识
八、美感与宗教感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出现了几派不同的主张,但都是采取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主体―客体”结构的特征:
①外在性。
②对象性。
③认识桥梁性。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主体―客体”结构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张世英:
“审美意识根本不管什么外在于人的对象,根本不是认识,因此,它也根本不问对方‘是什么’。实际上,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就是合而为一的关系,就像王阳明说的,无人心则无天地万物,无天地万物则无人心,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为一体,不可‘间隔’。”(《哲学导论》)
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
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人―世界”的结构
“人―世界”关系的特征:
①内在性。
②非对象性。
③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阳明:
天地万物与人原本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主体―客体”vs “人―世界”
下面是一个把审美活动变成认识活动的例子:
詹姆斯·埃尔金斯:《视觉品位――如何用你的眼睛》
提议用一种不同于通常看画的方法去看画,就是不去看绘画的形式和意蕴,而是看油画表层上的裂缝:“裂缝可以说明许多东西,如作品是何时所画,作品的制作材料是什么,以及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处理的。”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体验”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又是生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此,“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关联的经历。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现量” vs “比量”“非量”
王夫之: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禅宗: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伽达默尔:“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验。”
朱光潜:“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宗白华:“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
王夫之:“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文赋》)

美育第二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18.92 MB
  • 时间2017-10-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