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 月第 42 卷第 1 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Jan .2013Vol .42 No .1[收稿日期] 2012‐08‐11[作者简介] 王晓霞(1974‐) ,女,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浅谈枟聂小倩枠中的男权意识王晓霞(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 聂小倩不甘为妖物役使,在宁采臣的帮助下,她顽强反抗,摆脱了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最终与宁采臣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获得了美满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聂小倩对爱的追求是以宁采臣为核心为动力的,体现了古代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其男权意识主要表现为:一,对科举制的矛盾认识中透露出的男权意识;二,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赞美;三,聂小倩的恪遵人伦也说明其男权意识。[关键词] 聂小倩;男权意识;科举;爱情;人伦[中图分类号] :I 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623(2013)01‐‐0052‐‐03 德国女权主义神学批判作家 E · M · 温德尔这样解释“男权意识”:“通过丈夫给妻子下定义”[1]。即所谓“男权意识”,是指以男子为中心,注重男子的权力,用男子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处理和分析一切。枟聊斋志异枠,作为一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表现了作者的孤愤与对现实的批判,并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性美的探索。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这一文学巨著时,我们不得不说,枟聊斋志异枠中作者尽管揭露黑暗,抨击社会不公,并用大量笔墨歌颂美好爱情,然而这一切都是以男子为中心描写和抒发的。也就是说,蒲松龄也没有脱离男权社会,他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宣扬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这一点从枟聂小倩枠中便可以窥探一二。具体说来,枟聂小倩枠中所透露出的男权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对科举制的矛盾认识中所透露出的男权意识科举制,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开考以来,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废除,在 1 300 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在这 1 300 多年里,共产生了 700 多名状元,11 万多名进士,数百万举人。这既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亦在普遍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使人们乐意读书,喜欢读书。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世族制、世袭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使寒门子弟凭借才学进入上层社会。就连西方社会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阿诺斯在其所著枟世界通史枠中这样评价道:“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羡慕的、有效的行政管理。”[2]当然,其中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如文章的定式写作方式,尤其是明清的八股文,并且其中的进士也未必个个是人才。亦有许多有才之士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李白、杜甫、蒲松龄、吴敬梓等。这在文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愤懑情绪,如柳永曾慨叹说:“忍把浮
浅谈《聂小倩》中的男权意识 Discuss the Male Consciousness of Nie Xiaoqian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