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悼亡诗词审美特征的解读.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典悼亡诗词审美特征的解读



摘要: 生死一直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无法竭尽的话题。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对生死进行哲学思考。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分析,探究中国悼亡诗的审美特征,从另一角度理解生命的意义。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 中国悼亡诗词审美特征生命价值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田园诗、咏史诗、边塞诗、各种诗歌题材层出不穷,但最感人肺腑的当属古典悼亡诗。中国自古就有“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说法,通过吟诵诗歌的形式抒发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就名目看,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在中国诗歌史上,很早就有悼亡诗,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题材,悼亡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着重讨论中国悼亡诗的审美特征,从不同角度理解死亡这个词,揭示生命的意义,体悟比生命更珍惜的真善美的价值。
一、情感之真
情感和死亡是文学的两个重要母题。夫妻之情、亲情、朋友之情等都是人类最永恒的情感。无论是安适、平和时的融洽相处,还是坎坷、忧患中的相互扶持,其中都不乏内在的、真挚的情感,悼亡诗最主要体现的就是这种最真挚的情感。
(一)爱情之真
“为文造情不容易,为情造文更艰难”。悼亡诗描写夫妻感情时往往以爱情为经,以死亡为纬,在表现夫妻情感与死亡这两种生命的极端情感时,句句带泪,曲曲传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便令人断肠:“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1]78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便把思妻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秋风萧瑟,落叶遍地,残阳余晖洒满天,一派哀伤的景色,纳兰夫妇情感深厚,见到这般景色,为了爱妻而伤心欲绝的纳兰怎能不触景生情呢?怀念起一幕幕往事,曾经的寻常如今再也得不到。每一句都疼在心里,痛悼骨子里,这是一种化解不开、挥之不去的感伤之情。
(二)友情之真
知音不需多言,要用心去交流;友谊,不能言表,要用心去品尝。真情与否在文学作品中是不能假装的。古典悼亡诗悼念朋友的作品字字见情,流露出对逝者的思念,追忆往昔,情感传承延绵不绝。再如《伤王融》,处处在“伤”字落笔,斯人已逝,伤情不已。
(三)亲情之真
亲情是生命中最永恒的情感,父母之情、手足之情、儿女之情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感。悼亡诗中的亲情之真毋庸置疑,再如清代周淑然怀念亡父的作品,处处为亲人考虑,独自承受思念亡父的痛苦,只能偷偷流泪。诗中不仅写到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还写到了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浓浓的爱意溢于言表。字字句句都是从内心发出的呐喊,话到嘴边,却只能独自承受丧父之苦,使人读之泪流满面。
(四)咏怀之真
伟人是我们应该永远崇敬的对象,对历史伟人的悼亡是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崇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古典悼亡诗中有不少悼念屈原的作品,赞赏屈原的高风亮节,弘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这是一种历史的高度,读之使人心中顿生膜拜与敬仰之情,在诗歌中领悟到比生命更可贵的意义。所以说悼亡诗能达到如此感动人心的效果,关键在于真诚,真情流露是不能假装的。相反,一些缺乏真实情感的悼亡诗,无法

古典悼亡诗词审美特征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