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概况
十三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综合办公室
2013-5-24
一、简介
十三师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1949年11月进驻新疆,1953年6月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集体转业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五师。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农五师隶属兵团建制。
1957年,兵团撤销农五师建制,缩编为红星总场,由兵团直接领导。
1959年农五师建制恢复
1963年3月,农五师师部西迁博乐,在哈密设管理处
1969年,农五师哈密管理处划归兵团后勤部,后归兵团直接管理
1975年兵团撤销,哈密管理处改为哈密地区农垦局
2001年1月,经中央批准,哈密农场管理局升格为农业建设第十三师。
198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哈密地区农垦局归属兵团,更名为哈密农场管理局
2012年12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
二、发展
十三师是新疆的“东大门”,具有独特的地缘、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复线、 312国道、亚欧光缆穿越哈密垦区,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农十三师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冷暖多变,秋季降温迅速,无霜期160-210天,降水量10-66毫米,年日照时数3080-3520小时。
垦区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与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粮食、棉花、葡萄、瓜果等作物生长。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能源、化工、建材、稀有金属和其他非金属矿80多个,开采的有煤、铁锌、铜锌、铜镍、大理石、花岗石、硅灰石、石灰石等十余种。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栽培的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大麦、油菜、葵花、豌豆、西瓜、甜瓜等,养殖的牲畜有牛、羊、马、驼、猪、鸡及鲫、鲤、草、鲢等鱼类。
辖区内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巴里坤草原是“丝绸之路”的画卷,这里的人文景观独特奇妙,黄田农场八大石、庙尔沟依山傍水,果树成荫,风景宜人,淖毛湖硅化木景观千姿百态,都有着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三、规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团场,53个直属事业单位,103户工业企业。。
全师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其中小学2所,普通中学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9所。
四、建设
十三师60年来积极投身于哈密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在屯垦戍边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十三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励精图治,开创了十三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第一产业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棉花、果品、畜牧三业并举,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二产业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十三师矿业、化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发展矿业,壮大化工,扩展建材、节水器材,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矿产开发、化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第三产业顺应市场要求,向内购外销、外购内销的自主经营转变,更好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十三师同兵团各师一样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60多年来,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亦劳亦武,屯垦戍边,为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长期的对敌斗争和共同生产生活中与边疆各族人民建立了深情厚谊,谱写出民族团结的动人诗篇。
兵团与地方各族人民互相帮助,建立了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师党委坚持兵地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执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兵地团结、尊重地方党政领导、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团场(厂)同地方乡(镇)结成共建“队子”,在民族团结月活动中,为各族人民办好事、实事,开展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活动,兵地团结呈现出一派新局面。
十三师发展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