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美刍议:“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一、自然美的研究历史
西方
杜夫莱纳:“不幸的是,在有关自然的审美性质问题上,我们几乎没有专家,没有传统。”
路易斯塔尔:《埃克河边的磨坊》
霍贝玛:《并木林道》
中国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一)致用阶段
(二)先秦“比德”阶段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止;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刘向:《说苑·杂言》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三)魏晋南北朝“畅神”阶段
峰岫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宗炳:《画山水序》
二、自然美的形态
(一)原生态的自然美(未经加工)
云南玉龙雪山
大学美育(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