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5(更新)学者无疆 一片丹心为报国.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者无疆一片丹心为报国
——中央财经大学姜维壮教授
他出身寒微,多经磨难,始终怀揣着发奋学习的信念;
他年少远游,求学异国,一直把报效祖国作为奋斗的动力;
他几十年教书育人,桃李天下,赢得无数青年学子的敬重和爱戴;
他献身科研,著作累累,为中国的财政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姜维壮教授,一位辛勤耕耘、老有所为的学术大师,一位被学界公认为文品和人品堪称楷模的专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姜维壮教授192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一个贫寒农户家庭。他幼年辍学,外出学徒。国家的苦难,家庭的不幸,使得年幼的姜教授早早地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锻炼了他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和面对艰辛坎坷的坚韧。苦难并没有熄灭他求学的渴望,反而更加激励着他发愤图强,白天干活,晚上偷偷看书,不管多苦多累都不间断。1946年,他在半工半读的基础上考入北京华北文法学院经济系,终于有机会接触到高等教育。虽然大学的生活十分拮据,但是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却让他深感乐在其中。
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结束后,姜维壮教授通过严格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为我国第一个留苏的财政学专业研究生,进入莫斯科财政学院深造学习。入学后,姜维壮教授整天早起晚睡,泡在图书管里,在学习不习惯,生活压力大,很多留学生因精神衰弱而辍学回国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学业。几次专业考试,姜教授都以满分的成绩通过,苏联的老师对他的勤勉和聪慧十分欣赏,多次劝说他留在苏联。可是他无法忘记出发前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对他们说过的话:“咱们的国家现在还很困难,你们到苏联学习,一个研究生一年要花掉70户农民一年的收入。”
“老百姓花这么多钱供我们学习,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早点学成回国,报答人民,报效祖国。”四年后,姜维壮教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苏联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少年时期锻炼出的坚毅品质,留学海外获得的扎实学问都为姜维壮教授以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粉碎四人帮之后,姜老已接近60岁的高龄,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了财经教育事业,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时期,他担任过科研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学报副主编等职务,并身兼多项社会工作。可是无论走到哪里,承担什么行政和教学管理事务及社会工作,都没有离开教学科研第一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在六十年的教研生涯中,他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讲授了财政学、外国财政、财政理论研究、比较财政管理学等等课程,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为学生、为学问奉献着,赢得了无数人的爱戴,然而姜老却从来不以老专家自居,“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短,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长”姜老经常如是说。
虽然有了很多杰出的弟子,但是与姜老接触过的人都说,他身上总是有一种普通教师的布衣本色。我想,用“温润如玉”和“润物无声”这八个字来形容他,应该再恰当不过了。
在姜老的日程表里,很难找到一天的空闲,无论工作多忙,总是要挤出时间来认真备课,辅导学生们撰写论文,给学生们看稿、改稿,为外校的自学青年寄送书刊资料、答疑解惑。这些似乎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学问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人,正是这样身为典范的恩师,才能发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在言传身教中,姜老把这种对于科研教学的最朴实的态度深深印在了每一个学

2015(更新)学者无疆 一片丹心为报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z1236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