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名词解释“梨园”的来历.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京剧名词解释“梨园”的来历】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京剧名词解释“梨园”的来历】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梨园的名词解释 
    梨园始于唐玄宗时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在这里产生了一
大批造诣很深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创造的一些经典剧目,至今仍活跃
在舞台上,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如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贵妃醉酒》,
尚小云先生表演的《昭君出塞》等等,每年都要吸引许多海内外观众
专程来此观赏。梨园行内人士又称其为“祖师爷”。现在我就来说一
下梨园。 
    按传统习惯,把戏班子叫做“梨园”,这样一般不容易发生歧义。
梨园,这个词源于唐朝,那个时候,从宫廷到民间都有教坊。在长安
城的东市西市北边,专门设立了梨园的官署。所以,当时在皇帝左右
的伶人,基本上都是由梨园官署培训和供养的。这种制度一直沿袭到
清朝。因为梨园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演员,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所以
从前的艺人,没有谁不以能进入梨园为荣的。梨园官署位于皇城内的
端门之南,占地大约二十亩,这里既有学习各种乐器、歌唱、舞蹈的
场所,还有教授演员们表演技巧的地方。到了宋朝,皇帝开始效法唐
朝,不仅给艺人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并且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宋朝,社会对于优秀艺人的认同感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
的高度。 
    人物、剧目、舞蹈三大类组成。除了编写新剧目外,梨园还要与
民间艺人合作,在元宵节和上巳节等节日期间,在梨园举办歌舞比赛。
在元朝,杂剧被定为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压轴大戏。剧情多是歌颂
忠臣良将,或是赞扬佛道神仙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剧目,
  - 1 -
但大多也只是载歌载舞的歌舞剧,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其中心思想
也总离不开忠奸正邪,善恶美丑的问题。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发展
出武打戏,明代的许多剧本,也开始出现了场次分幕的划分。元朝的
杂剧到了明朝,已经没落了。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1620 年,江苏
昆山籍的名戏剧家梁辰鱼(生卒年不详)在戏曲界异军突起。他把早已
失传的南戏中一些有价值的剧目重新整理,并按照曲牌规定的板式、
曲调填写了近百首词曲,同时改编了元杂剧的结构。将剧情编成“十
八折”(一折相当于一幕),确定了剧本的结构。这部剧本被命名为《浣
纱记》。一些杂剧,如马致远的《黄粱梦》、白朴的《墙头马上》等也
纷纷出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语言通俗,情节简单,全靠唱词动作表
达内容,由此被后人称为“南曲戏文”。 

  - 2 -

京剧名词解释“梨园”的来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鼠标
  • 文件大小94 KB
  • 时间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