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五年级组
目录
本单元包括哪些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如何突破《草原》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目录
本单元课时如何分配?
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如何做到“读写”结合?
结合“一科一品”如何拓展阅读?
如何突破《白杨》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本单元包括哪些教学内容?
1
人教版以专题组织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都围绕专题安排,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有效的整合首先需要一个整合的“纲”,用来统领整个单元的内容和教学。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我们就以“西部的昨天和今天”为主线。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
,会写20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
1. 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3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体会表达方法。
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如何突破《草原》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4
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如何突破《白杨》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5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让学生先自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另外,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在人物描写上很有特色,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为使学生对主题内容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并能以语文的方式予以外显,可以结合“一科一品”适当拓展。老师提供预习单,学生以此为线索搜集资料、访问家长等然后大家分享。为口语交际台做准备。实现知识、情感、语言的同构共生。
走进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结合“一科一品”如何拓展阅读?
6
走进西部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