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袖珍小生”顾也鲁中国影坛常青树.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袖珍小生”顾也鲁中国影坛常青树
在中国影视界,享有银幕“袖珍小生”美誉的顾也鲁资格颇老:从1934年出演话剧《压迫》开始走上演艺道路,到1990年参加电视剧《围城》的演出,五十余年间先后出演了《渔家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鸡毛信》、《女理发师》、《五十一号兵站》、《北国江南》、《老兵新传》、《难忘的战斗》、《子夜》、《官场现形记》、《围城》等四十多部话剧、七十多部电影、一百多部(集)电视剧,饰演的角色将近一百三十个,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工人、农民、革命者和知识分子,还有资本家、反动政客以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小人物。而且,1998年,即便已经是八十二岁高龄了,但他还亲赴江西九江抗洪救灾前线义演《太阳升起》。影视人生之长堪称“影坛常青树”。此外,他也尝试着写书和回忆文章,以期把与中录下来告诉后人。由是,有人这样说:“可以说,顾也鲁见证和亲历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变革,其个人人生史就是一部中国电影史。”
正因为如此,当顾也鲁因病于2009年12月23日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的消息传出时,不少媒体都以“中国影坛再失‘活档案’”
(此前已有孙道临、谢晋等见证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相继辞世)为标题发表文章来表达缅怀之情。

从看戏到演戏

顾也鲁,1916年9月1日生于江苏常熟吕舍镇,学名顾仁祥,曾用名顾忆椿,原籍江苏吴县。其父顾仁卿一直在上海的海轮上工作,三十岁时,经人介绍,与吕舍镇一位叫做阿月的女子结婚后,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在吕舍镇买了三间瓦房和三亩三分耕地,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此时的顾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年少的顾也鲁,也在识文断字之余渐渐地迷恋上了“戏”,常去附近看演出,每当看到精彩之处,总会忘乎所以地拍手叫好,然后就有鼻子有眼地表演给大家看。有一次,演到“高潮”处,他竟把吃饭的桌子当成了舞台――先是两手画圈气沉丹田,然后一个旱地拔葱跃将上去,嘿嘿哈哈地打起了武戏来。不想,一步踩空,摔下桌来,刚好头部着地,磕出一道深深的疤痕来。七岁时,在父亲的带领下,顾也鲁游逛了遐迩闻名的上海“大世界”。姐姐和哥哥站在哈哈镜前捧腹大笑,顾也鲁却被戏曲喧天的古乐声吸引住了
,一会儿撒丫子跑这边看京剧、绍剧、沪剧,一会儿撒丫子跑那边看杂技、话剧、电影,嘴巴时不时地张成了“O”形。回来之后,顾也鲁对“戏”愈发地痴迷了,但凡镇上有戏,必会跑去“捧场”。
也就在顾也鲁对戏“走火入魔”的时候,原本身体倍儿棒的父亲却因皮肤生了毒瘤而早早病逝了,一家人的生活随即一天天地困顿起来。
1931年,在姐姐的多方托求下,年仅十五岁的顾也鲁来到上海安裕绸庄当学徒,开始为生计奔波。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绸庄就停业了,顾也鲁只好另谋生路。还好,他很快就考入了三友实业社(百货公司)当练习生。虽然薪水微薄且工作劳累,但对“戏”情有独钟的顾也鲁仍会挤出时间去看。耳濡目染,他慢慢地对进步社团组织公演的“戏”产生了好奇。一个偶然的机会,顾也鲁结识并加入了中共的外围团体――由“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组织的“蚂蚁剧社”。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从事业余演剧活动。
1934年,三友实业社把顾也鲁调至“生生牧场”推销“生生”牛奶兼做收账工作。也就在这个时候,为了配合抗日游行活动,“蚂蚁剧社”准备组织公演一出独幕话剧《压迫》。在遍寻女主角未果的情况下,
沙千里不经意地瞄到了正在忙前忙后的顾也鲁,立时就有了主意:“找顾也鲁上去反串一下不就得了嘛!”这下子可把顾也鲁给吓坏了:“不行,绝对不行,我没有正式登台演过,还是个假冒的,非把戏演砸不可……”但沙千里执意不肯更换人选,顾也鲁也无计可施了。原本就是硬着头皮登台,不想甫一开场,顾也鲁竟然因“撇开一切去演”立时进入角色从而赢得了阵阵掌声。结果可想而知,由顾也鲁饰演的女房客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还沉浸在演出成功的喜悦中呢,“生生牧场”的经理知道顾也鲁在外面做的事了,就把他叫到经理室,像审讯犯人似的要他老实交代。顾也鲁什么也没有交代,只是反问了一句:“这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你说我错哪儿了?”经理听了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地吼道:“你,给我滚!”顾也鲁针锋相对地反击道:“我不滚,我走!”随后,昂首阔步走出了经理室。
脱离“生生牧场”之后,顾也鲁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戏剧运动中去。

“小巧精致,袖珍小生”

转眼之间,两三年过去了。
在出演了由欧阳予倩编剧的《同住三家人》和由“蚂蚁剧团”排演的夏衍、田汉等创作的《走私》、《毒药》和《号角》等独幕话剧之后,顾也鲁总算站稳了脚跟。
淞沪抗战失利后,上海沦陷,许多戏剧和电影工作者奔赴内地参加救亡演剧队。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剧艺社当家人于伶将留守“孤岛”的部分话剧编导、演员组织起来,成立剧

“袖珍小生”顾也鲁中国影坛常青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