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报道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
【摘要】对外报道旨在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和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当前我国对外报道工作因体制、媒体实力、西方刻板印象等原因存在种种问题,只有按照传播规律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加以改进。
【关键词】对外报道主要问题改进策略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需要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舆论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性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①所谓国际舆论环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由有共同利益或关系的社会或社会群体就其所关注的社会现实所发表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所营造的某种氛围。一个国家舆论环境好,在国际上树立的是一个正面形象,就容易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有利于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对外报道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我们所说的“对外报道”,从狭义上讲就是向世界各国报道中国新近发生的事实,对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和局势发表评论和提供观点看法。它是我国进行国际交流和配合国际斗争的重要手段。它的总目的是在国际上塑造中国的形象、维护中国的利益、宣传中国的立场、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以争取外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对中国的支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的对外报道工作,对外传播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站、书刊以不同形式对外介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改革开放、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成就,为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中国形象,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外交斗争,为增进中外了解、合作和友谊起着积极作用。在对外报道我国四川5?12 的8级地震震灾上,我国官方和媒体对灾情信息及时、透明和全面的发布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恐慌,外媒改变了过去在“非典”、“西藏3?14事件”以及“奥运圣火传递”中惯有的批评、负面的报道基调,而对中国政府处理灾情采取了空前一致的正面报道,使得全世界呈现出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这点看我国媒体这次针对四川地震的对外报道无疑是成功的。
但纵观我国的对外报道工作,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一些对外报道中仍存在官方色彩比较浓厚的情况。多年来在中国一个事件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担心犯政治错误,往往集体处于失语状态,白白失去了最佳的传播时机,往往是通过层层审批,最后统一口径,以官方的姿态将信息呈现出来。这样做的后果是给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以可趁之机,西方各大媒体不顾事情真相,肆意歪曲事实,给中国形象抹黑。甚至外国受众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中国媒体报道实际上就是政府表态,我国的对外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中国目前鲜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媒体是社会公器,因其具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被西方称为“第四权力”,人们通过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去认识世界。3?14西藏拉萨市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我们看到了一些西方的主流媒体的无视真相、歪曲事实、违背新闻真实性的报道,尽管我国媒体也有大量纠正澄清国外歪曲的新闻,但收效甚微。N、BBC等这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媒体,国内大呼抗议,大搞抵制活动,而对外报道中我们的声音却被西方主流媒体所掩盖。
(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并未完全改变。众所周知,中国是相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纵观历史不同的时期,外国许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许多误会乃至攻击,西方
对外报道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