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沧浪诗话》中“尊唐抑宋”观点的建构.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沧浪诗话》中“尊唐抑宋”观点的建构
严羽借助《沧浪诗话》中构建的以诗歌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为代表的具有完备体系的诗歌理论,传达了其“尊唐抑宋”的诗评观点和立场,成为后人论述唐宋诗歌的理论依据和观点滥觞。它建立在严羽广博的识见和阔大的气度之上,经过了层层推进和细致的论述,尽管略有瑕疵但也流芳千古。
宋代诗话繁兴,大都近于随笔。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有系统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诗话形式探讨诗歌艺术理论进入自觉阶段。整部诗话以其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所建立的诗歌理论体系为基础,品评自宋以前的中国诗歌传统和品第优劣。它在开启以禅论诗和“盛唐诗歌经典化”序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尊唐抑宋”的诗评观点。这一观点的建立首先是以严羽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依据,其次才是其据理的辨别和最终观点的完善。
一、《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
《沧浪诗话》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章构成,分别论及诗歌的基本主张、诗歌的体制、写作方法、历代作家作品的评论及对诗篇的考证辨识。诗话结尾还附及《答出继叔临安吴景先书》,其中对诗话的主旨和意图作了补充说明。严羽《沧浪诗话》内部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学者将其分为本体论、诗体论、主体论、技法论和方法论五部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繁杂,因为仅分为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就可将之囊括,且基于诗话本身的题材和严羽的意图而言,这三部分也是最主要的,即为诗正名、教人写诗和辨诗。

诗歌本体论涉及对诗歌本质的认识。“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是吟咏情性的,讲究兴趣。此处的兴趣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创作手法,即起兴;二是诗歌的风格特征,即那种含蓄的、有韵味的诗歌品味。此处的趣味并非近于滑稽一类,而是指文中所言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性。严羽还认为诗的极致是“入神”。神指神采,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相遇之后达成的一种浑融和扩张状态。他认为诗歌史上除李杜二人几乎再无人达到。他还将二人的诗歌特征定义为最高级别的“优游不迫”和“沉着痛快”。更有甚者,他引入“气象”一词定义优劣,并将其作为盛唐诗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在附记中,他很明确地将其所认为的这种气象定义为“雄浑悲壮”,相异于前人定义的“雄浑雅健”。这里的气象是对“兴趣”的补充,增加了深厚阔大的力度感和包容性。此外,他还将体制、格力和音节纳入到“诗之法”(即诗的要点)之内。它们分别代表诗歌的体例、语言及整体上的力量感和音律上的抑扬顿挫。概而言之,严羽在师法汉魏盛唐的基础上认为:诗歌是除吟咏性情之外,还需讲究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等因素的艺术门类。

创作论是在给定一个诗歌模板之后教后学如何能够接近或者达到,同时也将“近世诸人”束之高阁,还不时拉出来做一下反面教材。这部分显然是整部诗话的一个侧重点。严羽首先颇具定论般地将诗品分为九种: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和凄婉,并将李杜的“优游不迫”和“沉着痛快”置于最高级别,然后才告诉后学,要讲究入门、用工、别材、取法、读书方法等。“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这正道出了以“汉魏盛唐”为师,将其定义为诗歌正宗和诗歌的顶峰水准。引文中所说的“识”和“正”

《沧浪诗话》中“尊唐抑宋”观点的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1-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