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管制
2011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华盛顿大学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演讲,声称“开放的互联网可促进长期的和平、进步和繁荣”,并大放厥词说,如果互联网受到封锁和审查,便“只会断送和平与进步的机遇,扼杀创新和创业精神”。美国如此鼓吹“互联网自由”,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美国:在乎的是“自由”背后的利益
事实上,希拉里所宣称的“互联网自由”,不过是美国利益扩张的一个缩影,是美国操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试图控制他国的一个政治阴谋。
美国历来是一个赤裸裸地奉行双重标准、言行自相矛盾的国家。在美国国内,安全部门可以以反恐为由窃听民众的电话、查看互联网通信。与此同时,美国却对他国采取的管理措施说三道四,这只能说明互联网历来就是美国打压他国的工具。希拉里曾断言谁阻止互联网自由谁就是“反民主”。但是1992年当中国首次申请接入国际互联网时,却被美国拒绝,其目的无非是使中国信息孤立。
如今互联网开始在各国普及,美国又开始宣称所谓的“自由”,以干涉别国内政,追求自身利益。美国此举依靠的是其在互联网领域由来已久的优势地位。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由美国牢牢掌控,目前全球互联网13台根服务器中,美国
控制着唯一的主根服务器和9台辅根服务器。而且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ICANN(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的管理。美国还控制着网络连接需要的卫星和海底电缆。网络信息流的节点基本上都由美国控制。其他国家和联合国都曾要求打破美国对互联网的垄断,分享互联网的管理权,但是均遭美国拒绝。
美国一直在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稳定霸权、追求自身利益。美国是黑客的大本营,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国家。美国还建立和发展了新的军种——网军。
如今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网络由此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个主权空间。在由主权国家构成国际体系中,信息安全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也成为各国关注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互联网这个传播媒体,曾只是少数研究人员的科研工具,现在已经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正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除少数经济极不发达国家外,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连到了这张充斥着无法估量的数据和信息的网上。从本质上说,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数字化的工具,覆盖了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联网呢?它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成千上万相互协作的网络以及网络所承载的信息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它是计算机数字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产物,是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的基础。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宽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会发生市场失灵,即产生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管制。
第三是信息霸权和信息渗透问题。一些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力图通过互联网影响和控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保持其霸权。信息渗透是指信息强国利用其信息优势向信息弱国输出其价值观念的的行为,西方价值观念通过不设防的互联网冲击着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第四是信息污染、信息垃圾问题。互联网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因此他成为不法分子传播不良信息的工具和场所。文化领域的邪教及封建迷信、种族歧视信息和伦理道德领域的暴力、诽谤、污蔑等信息危害日益严重。此外,互联网上大量的垃圾信息已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⑵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性
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的失序有至少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信息轰炸”,即在有限的时空内投放超密集的信息容量,使人无从分辨,无法选择;二是“信息伪造”,即在网络中通过技术的方法伪造出一个以假乱真的信息环境来欺骗观众。在网上的生产商往往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对产品做夸大乃至虚假的宣传;各种各样的新闻往往与事实截然相反;网上的信息虽多,有时候也真是鱼龙混杂,“亦真亦幻难取舍”。同时网络跨越了传统的地域国界概念,于是出现了信用证犯罪,个人隐私权被侵害,网上非法交易等现象。
所有这些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不印证了互联网政府管制的必要性。我国政府为了力保安全及网络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对互联网的管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正
在努力建构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信息政府管制框架,并先后
出台了大量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创新需要自由的环境,管制必然会阻碍其发展创新,社会有序和个人自由处于一种难以在理智上或制度
互联网管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