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艺术品开始跻身于世界十大暴利行业之列。而越来越多的人士,也热衷于到里面去分一杯羹。再加上最近几年,很多炒房团的民间游资,在强大的楼市调控政策面前望而却步,并开始将资金砸向政策管制稍显松散的艺术品。尤其是由温州富商、山西煤老板和潮汕商帮这几波势力组成的民间游资,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俨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炒画集团军”(简称“炒画团”)。
这其中当然以温州帮势头最猛、实力最强。据统计,每年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温州民间游资就多达百亿元之巨。这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对助推艺术品市场当功莫大焉。因为,艺术品的繁荣本身也需要资本的介入。
然而,资本往往是一柄双刃剑。艺术品毕竟不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是一种凝聚了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的特殊商品。正因如此,它才需要真正的藏家的介入。
真正的藏家,他的收藏行为就是为了搜罗文化遗产,以弥补群体力量或者公共力量之不足。越是精妙的艺术,越具备天下公器的公共价值。
所以,真正的大藏家,其实是以一己之力,为天下保存文化的元气和脉搏,即达到“天下为公”的境界。若说收藏乃为天下文化之公器,当毫不为过。否则,你就无法理解张伯驹为什么会见了陆机《平复贴》和展子虔《游春图》,欣喜若狂――不是若狂,是真狂,不惜倾家荡产买回,甚至遭匪徒绑架,最终又分文不取地捐赠给国家,自己因此反倒落得晚景凄凉。
当然,在纷繁扰攘的今日,已然很难区分到底谁是藏家、谁是炒家、谁是玩家了。因为,很多炒家,也号称是藏家,其实干的是投机倒把的事;也有很多一开始纯粹是抱着玩一玩心态的玩家,玩着玩着,却发现越来越有趣,玩出感情来了,最后竟也成了真正的行家。
尤其是近几年掀起的民间藏宝热,让很多老百姓都加入了收藏大军的行列,不少人甚至抱着一夜暴富的天真想法,总是梦想着哪天捡个大漏,但却往往遭遇尴尬。原因很简单,这个行当的水太深,古玩店的老板,个个比猴都精,即使有漏,又哪能让你轻易捡了?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有没有漏可捡,而在于藏宝者的心态。其实,真正的收藏与捡漏的心态企求没有多大关系,当然捡到了是你的福气,但不是说没有了捡漏这收藏就干不成了。过重的捡漏心理不是真正的收藏,而是投机需求。
真正的收藏家,会为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瓷碗而不惜血本,甚至倾家荡产。当年的张伯驹和张大千都是如此。收藏家的心态是不计回报、不计付出的。除此之外,要做收藏家,还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得先有钱有闲,最起码,不能把钱太当钱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不可以收藏,而是得端正心态,玩玩则可,别太当真,但若想以此发大财,那赔进去的钱,可能还不够交学费。
想靠
藏家.炒家.玩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