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是由【木木在江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 然 概 况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的地位。
(二)城市性质
(三)城市规模
(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2。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3。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
(四)气象和水文特性
、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
2。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
(五)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特点、所属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的分布;
2. 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的地形特点;
3。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
、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
、断层分布走向等。
第二节 洪涝灾害情况及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情况
(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重现期
(二)灾情
、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
2。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
二、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和标准;
(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
(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原因。
第二章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第一节 规划依据和原则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一、规划依据
(一)上级指示和批文;
(二)城市总体规划;
(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
(四)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规划原则
(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二)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的要求。
(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
(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蓄)洪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六)近远期结合,、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
(七)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
(八)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结合。规划要为防洪工程计划立项、市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九)城乡结合。城市防洪排涝,要配合农田水利,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等工程达到防洪灌溉两受益。
(十)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
第二节 城市防洪规划
一、规划年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或从防洪规划编制年起,近期10年、远期20年)。
二、防洪标准
根据我省各市实际与资金投入情况,按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别,按不同保护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标准。
(一)城市防洪表一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城市防
洪等别
分 等 指 标
城 市
工业、企业
危害程度
等 级
非农业人口
(万人)
重要性
一
大城市重要城市
50-150
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中心及交通枢纽
特别重要的大型工业企业
受淹后损失严重者
二
中等城市大城市边缘地区
20—50
比较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大型工业企业重要的中型工业企业
受淹后损失较大,大城市局部受淹者
三
小城市
≤20
一般性小城市
中小型工业企业
受淹后损失较小,影响范围小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四
工业企业生活区
受淹范围为生活区
注:(1)城市人口系指城市总体规划区内规划的非农业人口
城市防洪标准(一般均为河洪) 表二
城市防洪等别
河 洪、海 潮
山 洪
重现期(年)
频率(%)
重现期(年)
频率(%)
一
³ 100
£ 1
20—50
5—2
二
50—100
2-1
10-20
10—5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三
20-50
5—2
5-10
20-10
四
10-20
10—5
5-10
20-10
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
(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
三、洪峰流量实地调查
四、防洪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洪水(或潮水)分析
1。水文资料分析
(1)洪灾类型、成因;
(2)历史上特大洪水、大洪水及山洪特性;
(3)水文观测数据分析(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重现期)。
(1)历史上特大、大风暴潮特性
(2)风暴潮观测数据分析(潮位、浪高、重现期)。
(或潮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二)水文计算
1。设计洪水和设计潮位的计算
(1)计算河道(或山洪沟)的设计洪水(包括设计洪峰流量、洪水位、不同时段洪水量和洪水过程线);
(2)计算沿海、河口及潮水河段的设计高潮位和设计低潮位及风浪侵袭高度。
2。对现有桥涵等交叉构筑物的过水断面进行校核.
五、规划方案
(一)本城市防洪规划的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截等)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二)排洪水系的规划方案
,确定河道、分洪、截洪、排洪沟渠等的平面布置方式及横断面尺寸;
2。河段整治(或湖岸、海岸防护整治)规划方案;
、行洪区清障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4。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定河湖蓝线(沿河湖岸边每侧一般不小于5米)
(三)防洪工程设施规划方案
1。主要防洪工程设施等级、标准;
2。对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采取的对策性措施方案;
(水库、堤防、分洪道、滞畜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防浪坝、涵闸等)的规划方案;
,塘坝、谷坊等的规划方案;
.
(四)不符合防洪标准要求的现有桥涵、管道、公路、城市道路等交叉构筑物的改造利用措施。
(五)非工程防洪措施规划方案
、增加植被措施;
、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3。分洪、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滩涂低洼区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警报系统规划;
6。防洪保险。
(六)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七)防洪工程经济比较
1。工程量估算: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
(2)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
(3)移民数量;
(4)拆迁的经济设施.
2。方案的经济估算
(1)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
(2)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八)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根据其工程量、投资、效益等指标,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和比较,然后选定最佳方案.
第三节 城市排涝规划
一、规划年限
同城市防洪规划年限。
二、城市排涝的基本任务:
(一)排除城市低洼区因暴雨或长期连续性降雨集水而形成的内涝;
(二)排除由于防洪设施影响而产生的内涝;
(三)排除外部(河、湖、海)洪水、潮水内侵顶托而引起的涝灾。
三、排涝标准
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城市降雨,宜采用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用短历时暴雨资料计算。
一般排涝标准:重现期2~5年。
四、涝水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涝水分析
、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
3。设计涝水的分析(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涝潮遭遇分析;
、潮水位分析;
。
(二)排涝水文计算
;
2。计算涝水流量。
五、排涝总体规划方案
(一)本城市排涝规划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机排等);
(二)排涝分区(高水拦截、涝水调蓄、自排、机排等的分区安排)及主要工程设施的总体布置方案;
(三)排涝工程设施规划方案;
1。主要排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等)的等级和规划标准;
2。主要排涝工程规划方案(新建、扩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四)排涝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五)排涝工程经济比较:
1。工程量估算: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
(2)挖、占地和淹没面积;
(3)移民数量;
(4)拆迁的经济设施
(1)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
(2)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六)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几个可能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最佳方案。
第三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一、管理体制和任务
二、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理设施
一、水文观测设施
二、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三、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四、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一、管理规章制度
二、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三、管理、运行、维修费及来源
第四章 防洪排涝规划效益评估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估
一、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价
二、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三、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城市环境现状
二、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三、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或补救的措施和建议。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对规划的用地、拆迁、移民等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
二、防洪排涝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将对安定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产生的社会效益分析。
附件:
一、有关城市防洪排涝的上级指示和批文;
二、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摘录;
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摘录;
四、投资估算书;
五、其它重要调查、分析研究专题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区域位置1∶25000~1∶50000
二、流域面积图<10平方公里,1∶10000~1∶2500>10平方公里,1∶25000~1∶50000
三、历史大洪、涝淹没范围图1∶5000~1∶10000
四、常年水涝淹没范围图1∶5000~1∶10000
五、防洪排涝总体规划图1∶5000~1∶10000
六、防洪规划图1∶5000~1∶10000
七、排涝规划图1∶5000~1∶10000
八、防洪河道、主要堤防规划平面及纵横断面图;
比例:平面图1∶1000~1∶2000
纵断面图: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
横断面图:水平1∶500~1∶1000、垂直1∶100
九、排涝沟渠平面及纵横断面图.
比例:平面图1∶1000~1∶2000
纵断面图: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
横断面图:水平1∶500~1∶1000、垂直1∶100
其中:五~九为需绘制的规划成果图。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编制大纲》说明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参考 范本
地处沿海,雨量集中,河湖水面多,洪、涝灾害经常威胁城市的安全,影响城市的建设。
为推进我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编制,促进防洪排涝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现就《大纲》中有关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内容
本《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很多城市除普遍存在的防洪排涝问题外,还有山丘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包括泥石流防治)、滨海城市对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防治。这些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排涝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
我省的河流和水面,由于其流向的不同,构成了三种不同的流域地带:
第一种以沂河、沭河、南四湖水系、中运河水系为主的淮河流域地带,由于都分布并流向我省南部,可称为南部水系;
第二种是以大汶河、玉符河、南北沙河为主的黄河流域和以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为主的海河流域地带,由于都分布且流向北部,可称之为北部水系;
第三种是以胶东丘陵区为中心,河流水系向四周排泄,称之为东部水系。
受这三种不同流域地带水系的制约,全省城市水害的种类和程度各有差别,有的以防洪、防山洪为主,有的以防风暴潮为主,,除结合制订排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和所在水系的特点,一并研究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协调统一.
(一)《大纲》中第一章第一节自然概况,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工作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则可统一编写。考虑我省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得比较早,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大都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以后制定,为编制文件的完整性和方便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大纲》中列进了本节内容,规划时可按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搜集。
(二)第一章第二节洪、涝灾害情况及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排涝的要求,重点调查,以确定规划对策和采取措施。
(三)规划地域范围
防洪排涝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为规划地域范围,对于市管县或一市分几个独立区划(不包括在本总体规划区内)的城市,可分别单独考虑,其标准要根据防护的重要性和人口多少(非农业人口)分别确定。对于市域内的小流域河道、山洪沟等,即使规划区内未全部包括进,也要全流域考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标准可在总体规划区内、外分别考虑,规划实施和管理等问题,分别由各分管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