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盐溶液抗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录
一、综述正文............................................................ 4-8
二、参考文献............................................................ 9
高渗盐溶液在抗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休克(shock)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及产生炎性介质。休克复苏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低氧状况,使组织的氧需求量和氧耗量恢复正常;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基于此,抗休克治疗的关键是恢复组织细胞的氧供,促进组织对氧的有效利用,重新建立组织氧供和氧需的平衡。其首要措施便是补充血容量,然而传统的输入等渗液体进行容量复苏的方法血流动力学恢复缓慢、补液量大、并发症多且无明显抗渗作用,相比较而言,高渗盐溶液复苏治疗可以迅速改善循环功能、增加血流灌注,减轻组织损伤,降低ARDS和MODS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器官保护作用,并且输入较少量的高渗液体(4mg/kg)即可获得更大剂量等
渗溶液的实际扩容效果(即小容量液体复苏),使其在抗休克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高渗盐溶液容量治疗的几种选择
1 小容量液体复苏的概念
小容量液体复苏(small volume resuscitation, SVR)是指输入少于等渗注射液输注量的高渗盐溶液(包括单纯的高渗晶体液和高渗晶—胶体混合注射液)后发挥相当于更大剂量等渗溶液的实际扩容效果的输液疗法这种治疗效果主要通过渗透压梯度使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进入血管内的内源性自身输血效应而起到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使得高渗盐溶液在起到扩容、升高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同时避免了输液过度的危险。
2 几种高渗盐溶液的比较
临床上用于抗休克治疗的高渗盐溶液包括单纯的高渗晶体液和高渗晶—胶体混合注射液。%的高渗氯化钠盐水与高渗醋酸钠溶液。高渗盐水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迅速升高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明显收缩外周静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但于此同时,大量的Cl-进入血液易导致高氯性酸中毒,使原有的酸中毒恶化;而高渗醋酸钠溶液不加重酸中毒,相反由于其有缓冲碱的作用及其代谢产生HCO3ˉ可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它的扩血管作用又能改善末梢微循环的血流灌注,但是它的升高血压的效果不明显,须配合其他液体括容治疗。
高渗晶—胶体混合注射液则是在高渗NaCl溶液加入高渗透压胶体溶液,从而克服了高渗晶体液由于晶体溶液较易离开血管导致的维持血容量时间有限的缺陷。国外研制的高渗晶—%~%的氯化钠+6%的右旋糖酐(或者6%羟乙基淀粉)混合而成,但这种高渗混合液的晶胶体比例和浓度仍然难以令人满意,副作用明显,而且需要中心静脉推注,使得实际应用不便。新近出现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混合,扩容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可常规外周静脉注射、不影响血
高渗盐溶液抗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