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下的灰色地带.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红色历史下的灰色地带 从《活着》、《蓝风筝》对比研究说开去
( 1101班)
组员: 杨栋
夏雪
李莉
万莉
毛书音
主讲人:李莉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定位
一:那个时代与~
1 一个又红又专的年代,永远火热的年代, 一个甚至可以输出价值观、并被西方左翼分子和激进青年们抬高到顶礼膜拜高度的中国。

2 第五代导演——断代法现象,再由逆推法形成了所谓的第四代,第三代……“文革”后,中国其实是第三、四、五代这三代共存的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他们都把诗意启蒙作为当代电影的神圣使命。
3 作为社会上具有高级文化修养、理性思考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少数群体’,精英知识分子要求电影不是以呆板的说教去教化公众,而是以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去感染他们,以便使他们获得理性觉醒。
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的分析
叙事结构——《活着》和《蓝风筝》都是以时间顺序叙事的,直线方式讲述故事。
叙事视角——
整体研究之——
《活着》从小说——第一人称(叙述回忆者“我”福贵)和第三人称(记录者,倾听者“我”作者)
电影——主观介入、共时性(人物命运与时代发展同步)
《蓝风筝》——以“儿子”铁头“我”(第三人称)的视角追忆“爸爸,叔叔,继父”和母亲陈淑娟的形象。
“我”是画外音的叙述,具有亲历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
二:
影片线索的异同
《活着》
⑴“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
⑵皮影(暗线)
《蓝风筝》
⑴“爸爸”——“叔叔”——“继父”
⑵风筝【也应该包括叔叔为铁头买的“老头乐”(一种炮竹) 和大马灯笼。】
⑶乌鸦歌( 开头响起这首歌。从铁头牙牙学语时,母亲就教他唱乌鸦歌。到最后蓝风筝变得破烂不堪,又响起这首歌)
整体研究之——
三:
《活着》暖色调与冷色调糅合
暗红青黑上蒙着一层冷灰
摇曳的烛火,昏黄的灯光
零乱的人影
赌场的灯红酒绿
战地冰冷的映雪
炼钢场燥热的火光
还有从窗棂格子中透出的阳光
结构,视角,线索的异同折射出的不同色彩光影、抒情基调
四:小结
《蓝风筝》主色调为蓝色,包括画面影调和人物的服装
少龙起初的服装也有其他色彩,自开会、被打成右派,则是统一的蓝色。
陈淑娟开始着红色衣服,少龙去世之后,就总是蓝色,与李国栋结婚时都没改变。她的生活愈发坎坷。
朱瑛出现时是整齐的绿军装,后来成为工人就是蓝色工作服了,直至入狱出狱,服装始终为蓝色。
家道中落的困厄与炎凉扯开嗓子青筋暴露地开唱,卖艺生涯
朱瑛整齐的绿军装父亲陪我放风筝成分更改失败
行走在油菜地头,茫然地奔波
战地冰冷的映雪和阳光下的皮影
朱瑛拒绝陪首长跳舞成为工人(蓝工作服) 无罪入狱
活着回家的匆匆炼钢场燥热的火光
叔叔和我放烟花宣传讲卫生除四害朱瑛在狱中
黑沉沉的巷子中远去的春生凤霞结婚时的温情
过年时的灯笼叔叔因肝病死在大年夜铁头陪妞妞放风筝

红色历史下的灰色地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1.99 MB
  • 时间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