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论文
本文力图从商品和资本两个方面来探讨清末以来的华北地区农村市场的发展与历史经验。
若完全按题目所限定的研究范围来看,这方面国内外尚未发现有专门的研究论著,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与本文研究领域颇有关涉,如美国学者马若孟(RamanMyers)、黄宗智(PhilipHuang)和中国学者从翰香及其合作者对华北农村的研究。上述研究中,黄宗智与马若孟形成了两种鲜明对立的观点。马若孟主要以满铁的调查资料和卜凯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河北、山东农村经济状况作了考察。他认为华北土地分配状况没有进一步恶化;农民能够对市场作出灵活反应,调整作物生产如种植效益高的作物, Raeranz:《地方利益探究,1900—1937年山东资本场中的政治权力和地区差异》(1988)一文强调了地方政府权力对资本流通的阻碍作用。但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本稀缺,不看到这一点,从价值规律的供求平衡观点而言,很难解释得通农村高利贷为何会长期盛行。这一点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考察可说是一目了然,欧洲很多国家在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利率都很高,随着经济发展,利率逐渐降低,这是很自然的。国农村至今也广泛存在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的现象,私人贷款年利率20%一30%。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另一方面,即农村资本需求的潜力,这就是所说的“隐形资本”。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不良,使资本不得不处于“隐形”状态,但它也预示了资本扩张的潜力和前景。
我们上面是从借钱的角度去考察,如果反过来从农民存钱的角度考察也可以证明“隐形”资本的存在。1934年11期的《农情报告》上有“储蓄机关”一栏的统计,颇为发人深思。根据这栏统计,农民余钱都存在下列地方:%;%;%;%;%;%;%。农民储蓄60%以上存放于私人手中,这说明私人信用之强固,这是中国有异于西方的特点。
表3 河北、山东、山西三省农民借贷状况统计
各省所占百分比分类河北山东山西
农家负债占总家户比率借钱 51% 46% 61%
错粮 33% 36% 40%
借贷来源银行合作社典当、钱庄、商店私人 %%%% %%%% %%%%
借钱年利率 10%-20%20%-40%40%以上 %%% %%% %%%
借粮月利率 % % 6%
借贷期限 6个月以下6个月至1年1年以上 %%5% %%% %%%
*原文数有误,已改正。
下面我们对华北农村资本市场的运行方式作一考察。
银行农贷一般是通过合作杜进行,或是通过农业仓库。
钱庄、当铺、商店等放贷一般也都有成章可循,比较起来,以河北最为成熟。二三十年代,河北各县通行“银市”制度。一般较大镇集均定期举行银市。银市活动的方法是:凡属本镇集范围内的大小工商业户,均有权参加银市,个人也可参加银市,互相调济资金周转,开展借贷活动。对放贷数量和利息,由放贷双方协商议定。银市早晨由各商业户派员参加,届时开盘交易。放款业户口
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