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古诗两首—石灰吟》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学习目标
1、我会做到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诵古诗。
2、我能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我能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字眼,明诗意
思考讨论:诗人在吟诵石灰的什么呢?
学法指导:
1、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向同学请教交流。
2、小组长组织组员探讨:诗人在吟诵石灰的什么呢?说出自己的思考。
知作者,悟诗情
思考讨论: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赞颂石灰呢?
学法指导:
1、结合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2、小组交流:于谦为什么要赞颂石灰呢?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获时,勇敢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作者简介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关于于谦
故事一则两袖清风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以谋逆之罪打入死牢,判处死刑。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质疑拓展:于谦还仅仅是在写石灰吗?
《20 古诗两首—石灰吟》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