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内科医生应掌握要点
%
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
9300万
2000万
HBV感染者
CHB患者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5:13-24
人群HBsAg流行率下降 但数量仍然巨大
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1~%;
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2
肝细胞癌
急性HBV感染
慢性 HBV 感染
5%-10%成年期感染1
95% 围产期/婴幼儿期感染1
肝硬化
慢性肝炎
HBeAg阳性:5年內8%-17%2
HBeAg阴性:5年內13%-38%2
年发生率3%-6%1
5年內约20%2
失代偿肝硬化
乙肝感染自然史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0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5:13-24
Vallet-Pichard A,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09 ;7(5):527-35.
临床诊断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六个月,现HBsAg阳性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辅助检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
(一)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HBsAg、HBeAg阳性、抗-HBe阴性, HBV DNA阳性,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HBsAg阳性, 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 HBV DNA阳性ALT 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
其病理学定义为弥漫性纤维化伴假小叶形成。
1、代偿性肝硬化:肝功 Child-Pugh A级,影像、生化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脉高压症证椐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但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据
(三) 携带者
1、慢性HBV携带者:多为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阳性和HBV DNA阳性者,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2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病变轻微。
(四)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阴性, 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的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治疗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最新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