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美在水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是人们利用各种材料建造起来的构筑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的。因为建筑的实用性目的,建筑艺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是依靠形象地再现客观世界来达到审美的目的,而是依靠自身包含的各种形式因素通过有机构图来实现自身的美感。即依靠建筑材料的质地及色彩,及建筑外形的刚柔曲直、大小方圆、高矮错落等形式因素,有机组合成和谐的整体,从而创造美的形式,形成美感。
关键词:和谐美水工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和谐是指事物及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在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的诸多美学观念中,和谐说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西方,古希腊的美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美是和谐”的命题,从数字比例关系中发现了和谐之美,并把这一原理推广至建筑、雕刻等其他艺术种类。在东方,春秋时郑国的史官郑伯提出了美学思想核心为和谐的“和实生物”,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中和为美,建立了“美善相和”的儒家美学理论。
一、水工建筑美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建筑不仅承担着实用的功能,也要体现一定审美的意义。作为人类建筑的一种,水工建筑在蓄水、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水工建筑一般规模大、投入大、利害关系大,且大多远离人类的日常生活,水工建筑的审美功能长期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走向自然,领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水利旅游也在日益兴起,优秀的水工建筑需要考虑其审美价值,不仅是观光旅游的需要,也是美本身对水工建筑的呼唤。有些水利工程形成的或雄伟、或幽静的景观,本身就是旅游景点。如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形成的广阔库区,就成了著名的千岛湖风景旅游区。水利工程的发展规划要实现水工建筑与美学的结合,与现代建筑艺术同步发展,首先要满足其挡水,输水等基本功能,修建得坚固耐用,然后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配合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建造,实现经济、实用与美观三者的结合。
二、和谐美在水工建筑美学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水工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和谐美原理, 并且将它作为总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之一应用到水工建筑的美学设计中. 具体说来, 水工建筑应体现以下三方面的和谐。
1 水工建筑自身的和谐
就单项水工建筑来看, 和谐主要表现为体形、色彩、质地这三大因素之间的相容、协调, 以及这三大因素自身各因素( 如体形中部件造型的大小、比例,色彩中的彩度、明度、色调, 质地中的软、硬等) 的有机配合. 单体建筑正是遵循了“美是和谐”这一艺术规律才构造出其自身美, 才称得上是成功的. 体形是水工建筑最重要的表现形态. 体形中部件比例协调是一项重要原则, 它不仅存在于长度、形状之间, 音乐、色彩的和谐中也少不了声、色频率的比例关系存在. 著名艺术家达#芬奇认为,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上. : 一是整体或部分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二是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和谐振动的比例关系, 对水工建筑的形式美有决定性作用. 因为比例是以水工建筑各部分固有的功能联系和结构联系作为艺术构思的前提而产生的, 并成为其所蕴涵思想内容的形象化和艺术化的表达手段. 因此,
和谐美在水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