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相关工作方法
收录锦集
目录
一、测量工作 1
二、地质填图 2
1、1:25000地质草测 2
2、1:10000地质草测 2
3、1:10000地质草测 3
4、1:10000地质修侧 6
5、1:2000地质草测 7
6、1:2000地质草测 10
7、1:2000地质草测 10
8、1:5000地质剖面测量 11
9、1:1千地质剖面测量 11
10、1:1000实测勘探线剖面 11
11、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 12
12、1:2000地质剖面测量 12
三、探矿工程 13
1、槽探工程 13
2、槽探 13
3、槽探 14
4、浅井 14
5、钻探工程 14
四、化探 15
1、1∶1万地化剖面测量 15
五、采样测试 16
1、样品的采集 16
2、样品的加工 17
3、样品的测试 17
4、岩矿鉴定样 18
5、基岩光谱样(代号:Gp) 18
6、基本分析样(代号:H) 18
7、槽探工程内基本分析样的采取 19
8、组合分析样(代号:ZH) 19
9、矿石小体重样(代号:XT) 19
10、化学分析样品加工与测试质量 20
11、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六、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22
七、地质编录、室内综合整理工作 23
1、原始地质编录 24
2、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 26
八、可行性评价 27
九、物探 27
1、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 27
2、激电测深测量 28
地质工作方法
一、测量工作
包括勘探线剖面测量和工程点测量,建立矿区独立坐标系。
基于本区地处偏僻,国家控制点距离较远,该矿区又为独立矿区,拟建立矿区独立坐标系统,能保证勘查工作需要,也能满足未来矿山建设要求;在发现具规模矿产后在进行系统转换,以便与国家测网联测。
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在确定发现工业矿体后实施。首先是建立独立控制网的基线边,基线边建立完成后开始控制网的踏勘,选点,埋石,观测;独立控制网的精度是根据矿区工程点的精度及地形测量精度来设计的;初步设计为E级GPS控制网,网形主要结合实地地形条件来布设,E级GPS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1/4万,每平方公里2个点;E级GPS控制点的观测时段单点不少于1个小时;外业完成后进行GPS网平差,结果的分析及评定;导线加密;因为GPS网建立起来后远不能满足工程测量及地形测量的需求,所以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控制点的加密;控制点加密主要是以导线点加密为主,导线设计为5秒导线;导线平均边长在500米左右,导线外业观测主要是用全站仪测量数据,完成野外观测数据后进行计算机平差;控制网计算完成后对整体控制网的精度统一进行评定,然后进入工程点的测量及地形点的测量。
勘探线剖面测量:测线从每个基点起始测定测线,采用全站仪精确测定,每10m测定一个测点并挂标志旗,每20m打木桩并挂标志旗,测线平均点位误差须小于8%,%。各项测定工作具体技术要求按《物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执行。
工程点测量:工程点的测设主要是以地勘工程的需要来设计工作任务,地勘工程点的测设精度点位误差控制在20mm,结合我组申报的仪器,我们可同时满足三条剖面线的测设任务;工程钻孔点的放样及测设技术主要采用单点支导线的观测方法来满足施工要求,放样点位精度应控制在10mm。工作量
2个,为2个钻孔。
本阶段的测量工作均使用GPS和全站仪进行施测。
测量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二、地质填图
1、1:25000地质草测
以1:100000地形图放大而成的1:10000地形图为底图;填图方法以路线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地质穿越路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或地层方向。观测路线的线距一般为200m左右,观测点距为100-50m,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质观察点不少于40个,观测路线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对发现的矿(化)蚀变地段适当加密地质点;手图的连接在野外及时进行。
各项技术要求按总院有关规范“固体矿产勘查作业指导书”执行。
2、1:10000地质草测
为了扩大找矿线索,在上一勘查年度工作的基础上,以1:100000地形图放大而成的1:10000或1:25000地形图为底图;填图方法以路线穿越法为主,并辅以必要的追索。地质穿越路线尽量垂直主构造线方向及地层走向。地质观测点,观测线密度,一般以查清地质体形态、产状、矿化蚀变及构造为准,观测线距一般为200m左右,点距50-100m,地质观测点密度40-60个点/Km2,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及通行条件适当加密或放稀观测路线与观测点。
原则上凡是在1∶10000地质图上可以表示的厚度大于2
地质工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