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时间感
黄健:
摘要:农民的时间观念,则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社会制度的双重作用之下形成的。在这种时间感之下,农民往往利用事件来记忆时间,以伸缩灵活的事件表述来表达时间。而事件本身的意义则又构成时间记忆的意义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常说一个人没有时间观念,一般是说他不守时或者不注意节约时间。然而,在农村调研的时候,却屡屡听到大家说农民没有时间观念,细细一想,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说农民没有时间观念,在“我们”的意义上是正确的。深受城市文化和现代生活熏陶的我们,在面对农民迟缓的行动节奏和混乱的时间记忆的时候,不免会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农民没有时间观念。“农民没有时间观念”在现代似乎已是一个公理了,以至于很多人在做文章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将农民刻画成了一个时间的浪费者——他们肆意地消耗时间,却不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他们落后、愚昧,永远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
然而,当我们沉下心来仔细的想想,并换个角度或者换个思维方式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却会有另一种解释。以我们的时间观念来规范农民的行为,自然得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的结论;但当我们去理解他们的时间观念和生产生活结构的时候,却可以发现他们的时间观念,从而理解农民的时间感问题。
农民的时间感是指:农民对于时间的一系列看法和心理感受的综合,它引导着农民的行为和思维。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9年夏天,在安徽农村调研时,我们访谈农民关于村庄的记忆时,农民总是很难记忆某件事情是发生在2004年还是2006年,但是他们却很准确的记得村庄大事发生的顺序,以及前后在农历上的时间差。我们常以事件的方式来标明,然后确定其中一两件大事发生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农民所回忆的大小事情发生的比较准确的时间了。
农民的时间感就是这样,在我们以我们的时间观念来评判的时候,得出的农民没有时间观念的结论,而当我们按照他们的记忆时间和事件的方式来理解时,却发现另一条时间的线路。
对比现代时间观念——以时钟为计时方式进而深入现代人心灵的时间流的烙印——和农村的时间感,我认为,农民的时间感具有以下特性。
以事件为标度的循环时间尺度。农民的时间感很难在以现代流线式延伸的时间来度量。他们的记忆中往往储存的是事件,并将事件作为时间的刻度,从而将生产生活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并不是像惯于现代时间方式的城市人一样,以数字所标志的均等的刻度来统领整个社会生活的每一分一秒和每一件大小事情。以数字为标记的方式则能够产生无限的延伸,时间被统归于数字构成的一个巨大而又严整的体系之中,而这个体系则构成了现代生活的基础。而农民将事件作为标记来形成时间的体系,则延展性受到约束,却拓展了他的循环再现的功能。特别是二十四节气在农民的时间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以一年为一个循环期,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等形成了一个种植物生长的循环体系,并一次来规约农民的生活。农民则在这种生产生活中将时间印象化为生产生活中事件所标志的行为之上,从而年复一年,周而往复。由此,农民的时间感中循环的性质往往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具有现代时间观念的人看来,他们就是这样一群
“无论魏晋”“不知有汉”古老族群罢了。
伸缩性强的弹性时间。农民的时间正是因为事件作为标度,并常常是以循环的形式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而具
农民的时间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