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句子)
句子的知识要点
1、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通过缩句练习,从感性上区别句子的主干和枝叶;通过扩句练习,把句子写得更具体、生动。
3、掌握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4、能运用常用词语、关联词语造句,做到文从字顺,意思完整。
5、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6、掌握几种常见句式的变换。
7、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同学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扩句和缩句
1、扩句: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如:太阳初升。
金色的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慢慢地升起。
2、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保留其主干。
作用:使句子简练,便于表达理解。
方法:保留主干,删除枝叶。“谁+干什么(或怎么样)”
缩句一般可采用这样的步骤:
(1)去掉枝叶。先把起修饰作用的“---的---”“---地---”“---得---”的内容删掉。
(2)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讲什么,然后画出主语“谁”或“什么”,再画出“干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把其余的去掉。
(3)把画出的部分连起来读一读,看句子是否还有表修饰或限制的词,如果有,再删去。
(4)看句子是否完整。
(5)看原句的意思是否改变。
如: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从远处的山林里传来。
鸟叫声传来。
三、句式的变换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方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3、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4、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5、归并意思相关联的句子;
6、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四、各种句式的互换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如: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把字句: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
“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如:他是一个好人。
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能”、“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改为反问句: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改为感叹句: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3、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引用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的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如: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
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4、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加坚定有力。
如:老师上课不能不听。
5、转述句改为拟人句、比喻句。
如:蜜蜂在花丛中飞。(改为拟人句)
这棵树高。(改为比喻句)
五、关联词语
(八种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不光……还、不但……还
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句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