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研究
摘要: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又把我们引入历史的车轮,让我们不能不重新关注起通货膨胀。西方理论界认为,通货膨胀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关系。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原因即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缺乏,所以应通过有效途径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几次重大的通货膨胀(图1)。1980年通货膨胀指数同比增幅达6%。1988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创造了建录,%。%,%,%。
纵观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通货膨胀大都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造成的(表1),当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量的增加速度赶不上货币增长速度的时候,就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是一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而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强弱是通货膨胀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能否依据客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且中央银行在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受政府或其他任何经济主体的制约。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较难实现的关键因素在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又是中央银行本身缺乏独立性的重要表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对通胀的治理越有效。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仍然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经济是否独立为视角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贷款。”从而避免了政府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避免了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政府融资的工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仍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财政赤字。2005年后我国的国债规模增长了1倍多,截止2011年末,我国实际国债余额为72045亿元,%。而商业银行是我国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实则是商业银行对财政融资,由此造成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影响物价。
(二)以行政地位是否独立为视角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务院领导,对国务院负责。如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不是对联邦政府负责而是直接对国会负责,如欧洲中央银行是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监督的。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任免,但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任职时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并且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官员的任免受政府行政干涉比较严重,缺乏很强的透明度和自由度,且和各个金融机关人事渗透比较多,相互间人员交流较为频繁,同时,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领
我国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