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
教学内容:歌曲:《郊游》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
的优美。
2、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3、让学生学会看图谱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1、会唱歌曲《郊游》。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进一
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1、同学们还记得《郊游》这首歌吗?我们现在一边拍手,一边跟录
音机唱。
2、提问:A、郊游这首歌曲有几段?B、第几段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C、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D、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二、创编动作。我们已经知道了《郊游》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也知道了A段音乐是高兴的、欢快的,B段音乐是优美的、比较慢的,那么我们现在用动作来表现这种不同的情绪。
三、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现在我们来看图。郊游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脚步也比较快,唱走走、走走走时,每一拍拍两下。唱我们小手拉小手时,一拍拍一下。
2、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B段音乐优美、比较慢,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也要慢些,一小节拍以下。
四、看图谱,分声部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五、看图谱,拿乐器演奏。今天,同学们都是小演奏家,老师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员的命令,现在开始,练习数遍。
《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内容:《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并有表情地演唱,熟练地掌握切分节奏
和换气记号,熟练地表演歌曲
:从音乐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歌曲,学会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教学难点:深入角色的演唱歌曲,真确表现附点节奏和换气记号。
1、感受音乐的快慢,并用小跑和开花动作表现出来。
2、尝试表现出不同的开花动作,合作表演看花、闻花和开花。
活动准备:小串铃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节奏游戏,熟悉旋律。
(1)复习节奏游戏《蜗牛与黄鹂鸟》
(2)游戏:快拍慢拍,快摇慢摇。
(3)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听音乐的指令变化摇和拍的速度。
2、创编开花动作。
(1)讨论:秋天到了,公园里开了什么花?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出来。
(2)师哼唱B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开花动作。
3、让孩子们把语言去掉用声势代替语言的节奏“蜗牛”为踏脚“黄鹂鸟”为拍手一起做声势的固定音型伴奏
4、老师拿出打击乐器让小朋友讨论那个声势动作对应哪种乐器演奏
5、播放音乐跟音乐运用乐器来伴奏。用手鼓来做“蜗牛”用三角铁来演奏“黄鹂鸟”。
6、看老师指挥一起演奏乐器
7、老师再分出两组小朋友戴头饰和纱巾一组表演蜗牛、一组表演黄鹂鸟的动作 11、播放音乐老师指挥
打击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