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烧伤发热期的护理探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烧伤发热期的护理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小儿烧伤发热护理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1]。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各种原因,通常都会引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及护理,控制体温,轻者使患儿体质下降,影响烧伤创面愈合,重者可产生高热惊厥,甚至死亡。及时做好发热时的治疗和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现将小儿烧伤后合并发热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烧伤发热机理、发热类型及发热原因
发热机理据国外报道,%,%[2]。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中枢兴奋性较高,自身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活动过程很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高热[3],特别是在烧、烫伤情况下,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轻微的烧伤和感染也可引起高热反应[4],尤其是小儿突发的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等严重并发症[5]。因此,对烧伤发热患儿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6]。
发热类型[7] 发热可分为:低热(~38℃),中等热(~39℃),高热(~41℃),超高热(41℃以上),以间歇热型为主,体温高低不一,体温可突然增高,持续几小时后又突然下降,而后又隔数小时或1~2小时突然升高,持续几小时后又突然下降,周而复始。无体温几日持续下降而不见回升者。
发热原因
创面感染发热烧伤后表皮破损,大量液体外渗,这些坏死物质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表现为局部创面潮湿、积脓伴恶臭味,这时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同时,烧伤后肠道细菌越过肠粘膜屏障迁居至肠外组织器官或播放至全身,也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8],引起发热。
渗出液的吸收热在烧伤早期,表皮破损,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增加大量组织内液体外渗,病人出现创面肿胀,但在烧伤48小时后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逐惭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液体的电解质开始回吸收,同时部分毒素也被回吸收,而产生吸收热。
换药热在烧伤的情况下,在换药的过程中由于坏死物质分解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和疼痛、寒冷的刺激均直接作用于皮肤神经末梢,增加了较强的疼痛刺激[9]。均可导致高热。此种高热多为一过性,持续时间3~5小时。
肺部感染儿童烧伤后抵抗力低,免疫力差,易发生肺部感染,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患儿,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产生高热。
水电解质紊乱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患儿因口渴饮入大量不含钠液体,或短时间输入过多水分,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及脑细胞水肿而出现高热。
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患儿本身由于创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热,在干燥炎热的环境,持续暖炉保暖,极易出现发热现象。这种现象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2 护理措施
物理降温因为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物理降温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少,且安全,如头面部皮肤完好患儿可选用冰袋行头部尤其是前额外敷最为理想,可以降低并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注意给患儿足部保暖。对恢复期患儿可使用对身体创伤性小的擦浴法,

小儿烧伤发热期的护理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