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发热的护理
孙美华(山东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东营 257034)
【关键词】小儿烧伤发热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61-02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1]。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各种原因,通常都会引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及护理,控制体温,轻者使患儿体质下降,影响烧伤创面愈合,重者可产生高热惊厥,甚至死亡。及时做好发热时的治疗和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现将小儿烧伤后合并发热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发热原因
创面感染发热烧伤后表皮破损,大量液体外渗,这些坏死物质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表现为局部创面潮湿、积脓伴恶臭味,这时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同时,烧伤后肠道细菌越过肠粘膜屏障迁居至肠外组织器官或播放至全身,也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发热。
渗出液的吸收热在烧伤早期,表皮破损,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增加大量组织内液体外渗,病人出现创面肿胀,但在烧伤48小时后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逐惭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液体的电解质开始回吸收,同时部分毒素也被回吸收,而产生吸收热。
换药热在烧伤的情况下,在换药的过程中由于坏死物质分解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和疼痛、寒冷的刺激均直接作用于皮肤神经末梢,增加了较强的疼痛刺激。均可导致高热。此种高热多为一过性,持续时间3~5小时。
肺部感染儿童烧伤后抵抗力低,免疫力差,易发生肺部感染,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患儿,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产生高热。
水电解质紊乱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患儿因口渴饮入大量不含钠液体,或短时间输入过多水分,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及脑细胞水肿而出现高热。
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患儿本身由于创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热,在干燥炎热的环境,持续暖炉保暖,极易出现发热现象。这种现象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2 护理措施
协助饮水是最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宜少量多次。
冷敷法冷敷时冰袋可放置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及时更换,持续时间15~20分钟。如采用头部降温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体温变化,腋温降至38℃时可逐渐撤除冰袋。
温水擦澡温水擦澡水温在32~34℃之间,擦澡部位选择远离烧伤的正常皮肤,禁擦前胸、腹部、后颈,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腋下、掌心、腹股沟、肘窝、腘窝等部位,擦拭力量可略大,时间可稍长,利于降温。降温同时,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药物降温选用布洛芬混悬液遵医嘱喂服,进行药物降温时,一般腋温在39℃℃以上有惊厥发作史的采用。
补充液体量小儿烧伤后失液量较成人相对多,特别是发热期,高热加上创面渗出,水分丢失的比较多,在保证血容量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输液量。
加强创面处理加强创面处理是控制烧伤患儿发热的根本措施。
生命体征观察对发生惊厥者,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神志情况。
监测水电能质平衡患儿因烧伤发热,食欲下降
小儿烧伤发热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