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烧伤常见发热的护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烧伤常见发热的护理
作者:段培娟作者单位: 新疆疏勒,解放军12医院烧伤外科
【关键词】小儿烧伤;高热;护理
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高热[1]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增加了热能的消耗,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
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烧伤患儿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特大面积5例,大面积13例;面部烧伤11例,胸腹部烧伤18例,全身多处烧伤18例,四肢烧伤20例;发热病例61例,%,其中体温在38~℃不是20例,~39℃ 27例,~℃ 13例;61例患儿均经妥善处理后转危为安,脱离危险。
2 高热原因
脱水热
小儿细胞外液量占体重25%~47%,维持体液平衡较差,耐受脱水的能力较弱。烧伤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体液外渗,造成细胞脱水,烧伤患儿脑细胞脱水导致小儿高热,一般于伤后24h内可发生。
渗出液的回吸收
烧伤48h后毛细血管的张力和通透性逐渐恢复,渗出在组织间的液体和电解质开始回吸收,创面渗出液减少,毒素吸收,产生回吸热[1]。
创面感染
烧伤后创面组织坏死是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常出现局部创面潮湿、积脓、伴恶臭味。这是烧伤后引起高热的主要原因。
换药热
常因换药面积较大、时间较长或创面侵浴后,大量毒素吸收入血所致,61例患儿平均在换药后4h发生换药热。
环境温度、湿度
患儿本身由于创面的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另外干燥炎热的环境和持续的灯烤,易引起高热。
3 护理措施
及时补液纠正脱水
小儿烧伤后,最重要的措施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液防治休克、纠正脱水。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补液的原则。在补液的同时,严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警惕脑水肿发生。
对症处理
℃以上者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首选冰袋物理降温,但对冷敏感者不宜使用,因任何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使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2],同时关闭烤灯、解开衣被通风降温;体温升高至39
℃以上者,及时给予药物降温,常用药物有小儿退热栓、新癀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高热引起惊厥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配合医生抢救。
创面护理
加强创面护理是控制烧伤患儿发热的根本措施。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间断性灯烤,定时翻身;对会阴部烧伤的患儿做好大小便护理,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避免创面潮湿或腐烂,及时更换污染被服、无菌敷料。
做好保护性隔离
大面积烧伤患儿住单间隔离病房,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3次,每班用84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穿隔离衣,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他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60%~70%[3],对持续灯烤的患儿,可采取间断灯烤治疗。在饮食方面,高热时禁忌给予高热量饮食;患儿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最好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饥过饱,营养摄入均衡,以利于烧伤创面修复。
4 小结
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

小儿烧伤常见发热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