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五谷杂粮养天年
上篇I五谷杂粮养天年
【医家论述】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
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
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
尔……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
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1
上篇五谷杂粮养天年
追根溯源话五谷
古人眼中的五谷
“谷”是“榖”的简体字,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
(j i音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
做榖。榖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①”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孔子带着学生出门
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语》。《论语》载:二千四百多年前,
孔子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
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通俗地说,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比《论语》更古的书如
《诗经》《书经》里,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
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用来指
①五谷【古代概念】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现代概念】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五谷
3
五谷妙用
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禾就是稷。这六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相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
4
上篇五谷杂粮养天年
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内经》中的“五谷为养”
《黄帝内经》指出,生民之道,当以“五谷为养”。这里的五谷按唐·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梁、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大米润肺
大米分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类。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效果更好。
◎小米养脾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这就是粥油,具有保护胃黏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最
5
五谷妙用
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功效优于陈米。
◎小麦养心
小麦人心、脾、肾经,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作用。失眠、心烦、莫名悲伤者可用带皮的全小麦熬粥喝,症状严重者可加入甘草、大枣一起加水煎煮,温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心气的作用。
◎大豆补肾
大豆中的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肾
五谷妙用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