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出师表》的语言美
摘要:《出师表》语言有音乐美、凝练美、情义美、得体美。体味这种语言的美味,令人如品甘醴。
关键词:音乐美凝练美情义美得体美
古典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高度简洁,洗练,只言片语就能把要传递的复杂的情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哪怕是非常深邃的意境,它也能做到“一言以蔽之”。笔者躬耕语文教学十余载,其间颇为心动的就是《出师表》的语言,真乃极品中的极品。现就其语言浅谈一二。
一、语言的音乐美
一切文艺的最高境界都逼近音乐,因为音乐是最心灵化的艺术,音乐有声无形,可以感人至深却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诸葛亮正是通过语言的音乐美来打动后主,自然也打动后世千千万万个读者。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整篇表文从开头读到结尾押“ie”音,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天籁之音,给人以极高的精神享受。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种基于汉语的音节特点而形成的节奏,极力表达了诸葛亮的“感慨”和“忧”国之情。“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表现了诸葛亮在临行前希望后主严明赏罚,透露出了殷殷的期望和拳拳忠心,态度诚恳,情理相溶。
。句式在灵活多变中又有整齐匀称的规律,匀称是《出师表》一文语言方面很突出的特点。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通过褒赞臣士,说明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这不是目的,这是先帝遗德,旨在劝勉后主效法先帝,使得此次出征伐魏无后顾之忧。这种句式对仗工整,不仅形成视觉上的句式美,而且又为听觉上的节奏美与音韵美奠定了基础。
二、语言的凝练美
散文的吸引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优美凝练。散文的语句要求简洁而不粗陋、意足而不啰嗦。《出师表》一文尽显了艺术语言是一种建构的言语,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两三个字组合就囊括尽可能多的含义,没有词语堆砌,没有不必要的词语重复,真的做到言简意赅,“文约而意丰”,也彰显了诸葛亮对中华语言的独到应用。如“疲弊”从当时蜀国所处的形势和局面以及地少将寡、民穷地荒等主客观因素告诉后主“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真诚地告诉刘禅国家当前所处的境况,希望他勤勉国事,稳固国内政局,使出师伐魏无后院失火之忧。“先帝称之曰能
”中的“能”指将军向宠不但有能力,也能干,综合素质高,这是诸葛亮在临行前给后主推贤荐能,以充实宫中府中,使出师期间后主有贤良之士辅佐,国家政通人和,自己便可以专心伐魏。全文语言的简洁洗练处处可见,读来酣畅淋漓,如品甘醴。
三、语言的情义美
《出师表》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北伐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蜀国内部不乏反对之人,他们认为“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表中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初探《出师表》的语言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