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例研究的类型
二、课例研究的内涵、特征和方式
课例与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
课例研究的价值
2
课例与案例
案例(法学、医学、工程、教育等)
教育案例(德育、教学、师生关系、课外实践等)
课堂教学案例(专称为课例)
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课堂教学案例。
3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
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
课例与教学设计
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是真实教学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上课的思路和想法。
4
课例与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成文本,是客观的记录,而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上课老师和研究人员“背后的故事”并不能包含在其中。
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课例不仅课堂教学实录(叙述),还要交待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诠释),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5
课例研究的内涵
活动过程论观点
课例研究是一个团队的教师共同协作去计划、教授、观察和改进一个特殊课例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教师共同合作、执行、观察和讨论课堂设计的专业发展过程。
课例研究实际上就是“做课例的过程”。
功能目的论观点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专业教育的创新模式,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经过计划、观察和修正等环节,集中精力对教学进行改进,并形成一种循环不断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教师建立的常规的分享资源和想法的实践社区。
“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方法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杨玉东)
课例研究
6
课例研究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只是知识传授者,同时还是一名教育研究者,每一间教室都是教师教学理论和方案的实验室,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课例研究中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和方法解决该问题。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源起,教师综合利用观察法、访谈、测验等方法进行研究并最终解决该问题。研究性不仅仅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期望,更是一种新的挑战。
7
“潘多拉盒”
式教学研究
“黑匣子”
式教学研究
“玻璃盒”
式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潘多拉盒”的隐喻开启了一条新的教学研究之路,这条道路告诫我们:教学研究唯有扎根于课堂实践才有“希望”可言。
8
以教师为主体而构成的研究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观课以及反思评课等步骤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课例研究的全部过程。
合作性
课例研究中的研究共同体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例研究应广泛吸收学校教师之外如教研员、大学研究人员、校外专家教师、家长等人员,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一个课例研究合作共同体。
9
实践性
课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课例研究是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持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情境性
课例研究直接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展开。围绕着课例而展开的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与反思和评价构成了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脱离了课堂,课例就是无本之源。课例研究的情境性可谓之一切源于课堂,在课堂中研究,最终解决和服务于课堂。
10
课例研究的类型
根据课例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作用分类
问题呈现型课例
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的形式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及随后的反省问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
经验分享型课例
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及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表达的手法通常会以“故事”的形式来叙事,这种利用“叙述体”的知识极易在教师之间取得沟通。。如利用“心灵游戏”上作文课的课例就属于这一类。
理论验证型课例
这类课例的出发点往往是推崇某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就是将这种思想或理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结果。课例往往成从各个角度印证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鲜活实例。
知识产生型课例
这种课例比较少见,但其价值较高。这里的知识产生包括课例所反映的新的教学思想、理论视点等, 也包括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产生的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
语文教学课例研究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