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耀州窑瓷的复仿制与鉴定.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耀州窑瓷的复仿制与鉴定
对古代耀瓷的仿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版的《同官县志》载:“民邵力子谒黄帝陵过同,察阅故瓷,惜其久废,檄县实验恢复,付资本六千元,聘工仿制,颇有成效。旋因抗战军兴,资款不继,遂罢。”同官即今陕西省铜川市,民国时这里的仿制品有极少量存世,釉色不温润,刻花工艺亦差。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三年困难时期进行了试验,产品存世很少,且带有实验品的原始性。
1973年为配合铜川市灯泡厂基建,耀州窑遗址被再次发掘,领队禚振西和市文化馆卢建国向铜川市领导建议以发掘品为样本,进行宋代耀州青瓷的复仿制工作。建议得到了时任铜川市委领导成员之一的张铁民同志的积极支持,拨出经费,由文博部门出样,陈炉和庄里陶瓷厂承担试制。在陕西省轻工业研究所李国祯先生技术指导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仿宋青瓷在陈炉陶瓷厂初步取得成功;至80年代中期,该厂一直独占着后仿耀瓷市场。其仿品造型丰富,但在釉色滋润度和胎泥方面都与真品有所差异。产品在底足上很少刻意仿古,注浆产品也较多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耀州窑黄堡窑址大规模考古发掘,耀州窑的复制品销量增大,除陈炉陶瓷厂继续生产耀瓷复仿制品外,还有矿务局辖王家河厂、铜川市文物旅游局辖铜川耀州窑复制厂,以及三原县古耀瓷复制厂、庄里陶瓷厂的复仿制实验窑等多个厂家进行仿品生产。至
90年代以后,铜川陈炉等地大量民营瓷坊投入烧造,采用手工拉坯成型,自行调配釉料,产品亦多样,仿宋代青瓷最多,亦有黑釉、酱釉、黑釉酱斑、月白釉、茶叶末釉、白釉黑彩等品种。制作时往往与真品标本进行对比,高仿精品多注意底足处理,有意模仿出当时的手工制作痕迹。在河南等地也有仿造耀州窑或临汝窑的青瓷产品,但在造型把握、配釉和刻印花制作工艺上不及铜川的仿制水平。在文化部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耀州窑陈炉烧瓷技艺成为北方三种烧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铜川当地也加强了振兴当地陶瓷行业的举措。目前陈炉、黄堡约30家民营瓷坊生产活跃,很多复仿制带有研究性,产品也日趋多样。
在真品和仿品的鉴识上,西安藏友因为距离窑址近,方便前往观摩博物馆、窑址和仿制瓷坊,容易获取西安城市基建中出土的真品残瓷标本,加之耀州窑考古著作丰厚,方便查找比较,因此西安民间藏界对耀州窑的鉴识水平确高于其他省份。近年来,很多外省藏友反映耀州窑产品不易鉴定。对于偏好收藏耀州窑系的藏友而言,应经常外出观摩、学习和加强与各省藏家的动态交流,手边还要保存一些真品残片勤加比较,这样才能避免按图索骥,对真仿品鉴别获得切实心得。鉴藏者应当抓住器物底足的时代演变特征,力争做到烂熟在胸。因为从一件古瓷的底足,即可观察出其胎质的组成,由底足的形态和支垫痕迹可判定出时代特色和装烧工艺,而这些特点往往是后仿作伪者不易掌握和仿造的。


耀州瓷底足辨识特征

耀州窑盛唐瓷器产品中出现了青瓷器,但数量、种类都比较少。仅见有碗钵之类,碗的造型多为直口圆唇圆腹饼足式,以器壁厚不挖足为特征,这种饼形足也被研究者称为“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演变为唐代流行的宽矮圈足,亦称玉璧形底。这种唐玉璧形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一些的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一些的挖足渐深,所留玉璧足亦越来越窄,到晚唐时演变为圈足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

耀州窑瓷的复仿制与鉴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