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非诚勿扰》会话中的语用推理和控制
[摘要]《非诚勿扰》的会话充满了交际技巧,给观众幽默风趣的享受,从会话含意理论和关联论解读电影,可以深刻的感受电影语言的魅力。通过语用推理,听话人就可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意图,然后做出反应和应答。言语交际都是关联的,说话人的话语有一种控制力,可以控制听话人的语用推理,获得预期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会话含意语用推理关联控制
《非诚勿扰》是一部受人欢迎的喜剧作品。主人公秦奋,由著名的喜剧演员葛优扮演。影片一开篇的征婚启事一下子吸引了观众,奠定了喜剧的基调。电影中的会话经典俯拾即是,充满了日常会话的原滋原味。我们选取电影中的一些对话,从语言学会话理论和关联理论来理解说话人的言语意图和控制力。
言语交际和话轮转换,不是简单的语言编码――传递――解码的过程。编码和解码是从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在语义上的静态描写。编码和解码,只能对词语的能指和所指,语句的结构规则和语义真值条件进行描写和解释。在日常会话中,言语行为是动态的,意义的表达也存在“明示”和“隐含”的区别,光从语义解释很难理解会话的含意。本文重点讨论格赖斯语用学和关联论对语用推理的解释,会话中意义和意图的表达,以及说话人话语的控制行为和产生的控制效果。
一、格赖斯的语用推理
1967年格赖斯(Grice)提出了交际中会话双方都要遵守的交际准则,这就是著名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他认为,“要理解说话人在话语中有意的暗示,即含意(impliicature),人们靠的不是语言解码(linguistic decoding)。而是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格赖斯认为意义由“明说”和“暗含”组成,“明说”就是语句表达的“规约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听话人根据真值条件进行语义解码就可以获得的意义。规约意义的表达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实际上,会话的双方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就会产生“会话含意”,意义的获得就不能仅仅依靠语义解码了,必须通过语用推理才能获得意义,明白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括:
1、量的准则(Ouantity Maxim)。
a、按交谈需要提供足够量的信息。
b、不提供过量的信息。
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说话要真实
a、不要说明知虚假的话。
b、不要说明知缺乏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a、避免晦涩的表达
b、避免歧义
c、说话要简洁(避免罗嗦)
d、说话要有条理。
(1)A:现在几点?
B:差5分9点。
(2)A:你喜欢我什么?
B:我说过喜欢你吗?
(1)的答话,遵守了各项准则,回答是“明示”的“规约含意”,意义的理解不需要语用推理(2)A提问故意隐含一个前提“你喜欢我。”要遵守“会话原则”就必须接受这个前提,而B的回答否定了间接否定了这个前提,违反了量的准则和关联的准则,避免了交际的被动同时,也避免了受到对方问话的控制。
论电影《非诚勿扰》会话中的语用推理和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