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点滴在心中
记得是2004年的9月份,当我第一次见到导演尼古拉时,他瘦小而灵活,沉默、冰冷的眼神使我直觉上认为他是一个高傲自大的家伙,尽管我不懂俄语。我们定了排演一个中国剧本的合作计划,他们负责二度创作,我们负责演出及制作,然后他们便焦急地回国了。
两个月后,我们选择了赵耀民的《歌星与猩猩》并翻译成俄文送呈艺术节办公室。谁知2005年1月,他们突然告知原定的创作会议取消,舞美设计也要换人……
2月中旬,俄方一行三人终于到了上海。一开始工作并不顺利,因为我们制定的一套选演员方法,他们根本就不采取。他们设计了一个工作坊,用来训练考验演员的协调力和集中的能力,那是相当消耗体力的。每天看到演员们很疲累地离开剧场,我们便很想早点结束工作坊。没想到那才是刚刚开始。
工作坊结束后,导演无法把角色定下来。原来他觉得剧本很接近西方的一些剧作,对他而言没有东方色彩的吸引力。于是我们又重新提供了十个剧本给他选择,导演爱上了《良辰美景》,演员也随之确定。之后又一次把剧本翻译成俄文送呈艺术节,可是足足一个月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但我们还是落实了
3月7日开始排练……
3月5日中午,导演终于出现在浦东机场,身旁还有一位美丽的翻译王莹。那是一个把演员累极的开始,第一周的工作是重复的工作坊。他把整个剧本改编成一个接近没有台词的脚本。我个人很喜欢赵耀民的这个剧本,更高兴的是当赵耀民看完他的改编后,告诉我他十分理解导演的意图,他十分喜欢,预祝他的排演成功。赵耀民的话比谁的鼓舞都重要。
排演这个剧目需要有各方面戏曲的专业人员协助,幸好演员年轻而富有活力,加上又有很好的翻译,使得它还是一天天地发展。俄罗斯导演不重视排练计划,他们需要用很多时间去创作去探索,但一旦思路被打开,他们又会突然很焦急。这一点是与我们的生产计划和实行不太协调的地方。不过也是我经常反思的,因为艺术创作在欠缺自由的空间和氧气里没法健康成长,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一种很紧张的状况下生存,就目前而言我们必须在二者中找到一个协调的度。
基于工作方式不一,每天与导演的工作会议还是少不了的。剧组在剧场从装台至排练的12天中所面对的修改和新方案都使我们无所适从,这是一个更大的考验,无论是演员或舞美人员都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矛盾重重。直至
4月底的一个晚上,排练当中一根竹竿掉下来把三个演员弄伤,演员的情绪一下被激发出来,两个月的疲累及忍耐一下子没法控制。幸好演员没有大碍,检查后都没影响第二天的排练。赵苏婷的腿部肿了一大片,依然坚持排练,剧组间的互相关心让我们十分感动。首演终于在4月30日顺利进行,一连六天的演出使演员十分疲劳。演出为中心赢得了各方专业人员的高度评价,最重要的是演员终于知道自己多月来的努力是十分值得的。
前往莫斯科的旅程是一个艰辛的旅程,前期的组织工作是充满了担忧及焦急的。由于组织方迟迟没有把俄罗斯外交部的邀请信发送至俄罗斯领事馆,大部队晚两天才能到达莫斯科。我是先锋部队,到莫斯科后寸步难行,有很多
《良辰美景》点滴在心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