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骑行
用较为原始、低碳、环保方式,骑上单车,从广州出发,走进少数民族的生活。会发现,原来少数民族地区除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很多方面。他们比我们还要摩登。
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广东连南瑶族
广州到连南约300公里,骑车2至3天。离开珠三角的平原地带,从清远开始就慢慢进入山地,骑车也就越来越费劲。
在对外宣传中,广东就是发达的代言词。我想说,那都是蒙人的,广东穷的地方多了去了,南有雷州半岛,北有连南瑶族。
连南一带群山怀抱,沙石赤土,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蓄水能力差,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这么一说。即使现在通了盘山公路,我们骑车过去也累得够呛,可想而知古代瑶族先人个个都是登山勇将。
瑶族散居南岭,连南一带最为典型的是排瑶。所谓“排”,概因房子排成寨而得名。山顶的房子以石头砖瓦为主,我喜欢把它称为石排。石排被太阳炙烤,但却透出一股股阴冷,仿佛在诉说着瑶寨的故事。
由于这里贫穷落后,大多数青壮年都到珠三角打工去了,只留下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一山之隔,落后20年!”这里的团委书记告诉我,“我小时候玩的自制土玩具,他们还在玩,而我们县城的小朋友早就不知道那为何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不通。在我看来很简单,搬出去不就与时代接轨了吗?
“他们住惯山上了,即使外出打工赚钱,还是回到山里盖房子!维系他们生存的都在山里,土地、亲戚和习惯。”
“那儿童教育呢?”
“没办法啊,县里落后,资金有限,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都给他们到县里上学。老师也有下乡的,但是学生在那种大山的环境中基本就是放羊。”
瑶族人的名字很长,长得可以列一条数学等式:名字=祠堂+姓+排号+时令名,长得就像这里的盘山公路,就像这里发展的道路。通往未来的公路一一广西壮族、瑶族
怀着复杂的心情惜别连南瑶族自治县,借道连山,一半是盘山上坡,一半是盘山下坡,经贺州、桂林两市,在阳朔稍作调整,到达旅游胜地龙胜梯田,总路程约450公里,用时4天。
我9点从龙胜县城出发,中途到达和平乡等领导开绿灯免门票,扑了个空,只好包车。梯田景区由景区内村寨联合自治,故在售票处拿出县团委的批文讨价还价,也只能打个
8折。这么一折腾,中午11点半才到达平安寨开始徒步。
景区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平安寨是壮,多姓廖;中六为界至大寨为瑶,多姓潘。由于中六交通不便保留更多原居民,平安、大寨均已开发出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地理位置上,中六正好位于景区的中央,无论从哪前往都要不间断徒步2小时左右。
与3年前金秋时节一片金黄不同,现在还没放水灌溉农田,层层梯田看下去不是特别漂亮,但也来得自然,仿佛挂在天边的美景,一直望不到边。令我惊讶的不单是梯田,还有一条正在开山劈岭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显得那么的不自然,但又很醒目。原来这是村村通公路工程,汽车可以直通中六。
公路会缩短梯田与世界的距离,但也会把梯田固有的特性同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搭车到了平安寨还要徒步来中六的原因。一旦自身的特性被外界同化,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风雨桥上观侗乡,独峒防火搞寨改――广西三江侗寨、
还是在广西,继续沿着321国道前进,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的名片非程阳风雨桥莫属,不过,这趟骑行需要的是更原汁原味的文化,为此,来到了偏僻的独峒乡。
最原始的文化在于最落后的地区,最落后的地区在于交通最不方便之处。侗寨喜欢临溪而居,要过河就得搭桥(摆渡不方便),故基本上每村每寨都有风雨桥。
龙胜到三江的路程非常舒适,可独峒乡距离三江县城百里,盘山而行,头昏眼花,悬崖峭壁,胆战心惊。仰观高山杉林,俯瞰梯田茶园,小溪清清蜿蜒,风雨桥横跨,侗寨木屋点缀其问,鼓楼鹤立鸡群,好一派侗乡水墨画。
正所谓入乡随俗,尽管时间有限,却逃不了三碗入门酒,“哈呀呼……(意思就是干了)”
侗乡以林耕为主,村寨更是成片的木建筑,发生火灾很容易把整个寨子甚至森林烧光。火灾从古至今每年都有,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独峒乡不到一年就经历了两场大火灾,小火灾不计其数。
鼓楼不仅是寨里的交流活动中心,同时充当报警作用,楼内安有一大鼓,非必要不得乱敲。但鼓楼只能提供报警,不能预防火灾。
基于生命财产安全考虑,国家现在对侗乡采取寨改,方法是将木建筑一步步改成砖结构。现阶段正处于砖木结构过渡期,即楼下基座用砖头钢筋水泥,楼上用传统的木材。尽管国家给予补贴鼓励,但是实质工作不是那么顺利。在西南山区,木头防潮防寒能力要比钢筋水泥好,住在里面不会得风湿病。
此外,消防大水管也在紧锣密鼓铺到村头寨尾,消防栓随处可见。
芭团村离独峒乡最近,又站在现代与古老的十字路口,是国家投资5亿元建设侗乡旅游风景区试点之一。
王支书作为土生土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骑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