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史电子讲义.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匮书》文苑传与儒林传解读:李梦阳和康海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O1:李梦阳应诏上书,不遗余力地抨击时弊,孝宗皇帝是一个少见的明君,颇为赞同李梦阳的看法
KO2:李梦阳弹劾奏疏,揭露以刘瑾为首的“八虎”的种种罪状。刘瑾得志以后,不断罗织大臣罪状,包括李梦阳。之后,李梦阳获得昭雪,但是他这样锋芒毕露的行事风格,最终落得被罢官的下场
KO3:康海与李梦阳齐名,同为“前七子”。李梦阳下狱之后,康海伸出援手。刘瑾对康海慕名已久,想结识他,康海却避而远之。康海过于率性随意,对政治风险估计不足,导致当刘瑾的党羽被揭发时,他也受到牵连
KO4:康海被罢官以后,不谈国事,仿效魏晋名士,过着放浪形骸的日子,以狂放不羁的言行发泄内心愤懑的“佯狂”
正文
明清之际的文史大家张岱,文章写得漂亮,思想深邃,语言犀利。他写的《石匮书》就是如此,其中的《文苑列传总论》妙不可言,对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的抨击入木三分。他在清初回顾整个明朝,说道:“二百八十二年以来,英雄豪杰埋没于八股中,得售者什一,不得售者什九。”并且引用了李卓吾的话:“吾熟读烂时文百余首,进场时做一日誊录生,便高中矣。”说此虽戏言,委是实录。当时的文人只读《四书》,这与宋朝的朱熹的提倡不无关系,朱熹将《四书》提高到经的地位。这样一来,人们只读《四书》,其它的书文一概不读,因此人们的文化造诣每况愈下,令人忧虑。然而也有一些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特立独行,虽然没有冲破体制,却能驰骋才华。明孝宗是明朝皇帝中少有的贤明之君,弘治年间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最为引人瞩目。但是这些文人的遭遇都是不幸的,他们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并不益于他们才能的发挥。
一、“卑视一世”的李梦阳
李梦阳和康海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名列“前七子”,李梦阳为“前七子”之首。李梦阳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其中是有政治含义的,即反对宋朝的理学。要想破除程朱理学就需要向前朝学习。
“卑视一世”是李梦阳的特点,文学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狂放高傲,无所顾忌。
1.“应诏上书”
弘治六年中进士后,出任户部主事,以后晋升为户部郎中。弘治十八年他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应诏上书”。这篇长达五千字的《应诏上书稿》的主要基调,和后来海瑞的《治安疏》一样,都模仿贾谊的《陈政事疏》,不遗余力地抨击时弊,涉及到最为敏感的焦点——皇后张氏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骄纵犯法”之事,也就是说他触及了外戚的利益,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一贯骄恣横暴的寿宁侯张鹤龄拼力反扑,上疏辩解并主张处死李梦阳。
孝宗皇帝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是一个少见的明君,颇为赞同李梦阳的看法,没有维护张皇后以及其弟张鹤龄,反而教训了他们,事情至此告一段落。但李梦阳并没有就此罢休,有一天,李梦阳路遇寿宁侯,当街数落他的罪行,竟然举鞭把他的两个门牙击落,寿宁侯鉴于日前皇上的训诫,只得隐忍。所以张岱称赞他“气节奕奕”。
“八虎”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六日,三十六岁的孝宗病危,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来到乾清宫寝殿,跪在御榻前听皇上托孤。孝宗知道自己唯一的儿子朱厚照自幼喜好逸乐,将来必定“纵欲败度”,对三位大学士说:“东宫(太子)聪明,但年幼,好逸乐,先生每勤请他出来,读些书,辅他做个好人。”次日,孝宗驾崩,十八日,十五岁的朱厚照即位,就是明武宗。
正如孝宗所料,此人果然“纵欲败度”,他在东宫时的亲信太监刘瑾、马永成、谷大用、丘聚、张永、高凤、罗祥、魏彬,号称“八虎”,他们成天用狗、马、鹰、犬以及歌、舞、角、觝取悦十五岁的小皇帝。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恳切规劝,毫无效果。户部尚书韩文忧心忡忡,每次退朝,在下属面前谈起朝政,就哭泣不已。户部郎中李梦阳说:韩公身为大臣,与国家休戚与共,哭泣何益?韩公向他讨教,李梦阳说:近日言官交章弹劾“八虎”,奏疏已经到了内阁。三位阁老是顾命大臣,全力支持言官的弹劾。韩公如果率领诸大臣殊死力争,与阁老配合,除掉“八虎”易如反掌。韩文深知此事风险巨大,但是值得一做。因此他委托李梦阳起草弹劾“八虎”的奏疏,关照他,不要写得太文、太长,太文,恐怕皇上看不懂;太长,恐怕皇上没有耐心看完。因此,李梦阳写了一份短短几百字的弹劾奏疏,揭露以刘瑾为首的“八虎”的种种罪状,最后提出希望皇帝将“八虎”明正典刑,即处死他们。
武宗皇帝看了弹劾奏疏当然不会接受他们的意见,但是也不能拒绝,因为在皇帝身边也有宦官赞成大臣们的意见。
消息灵通的“八虎”得到消息,赶忙商讨策略,提前反击,结果发展成为一场小小的宫廷政变。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随即任命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团营提督;马永成为东厂提督,谷大用为西厂提督,张永等掌管京营军队,分别把守要害地方。于是乎一夜之间,宫廷的机要、特务及警卫,统统落入“八虎”之手。
对于这个小小的政变,大臣们完

明史电子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50 KB
  • 时间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