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指导下的班助工作探讨-教育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指导下的班助工作探讨
秦敏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本文拟从实践出发,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高年级学生担任班级助理工作进行全过程探究,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班助工作上去,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担任班级助理的优越性,对其工作职责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管理学;班助;组织结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12-03
近年来,高校陆续推进高年级优秀学生作为低年级班级助理的管理工作,班级助理是为了加强对本科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协助本科生辅导员或班主任而设立的学生岗位。班级助理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方式。
高校属于文化组织,因而管理学理论适用于高校的组织。本文拟从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出发,在分析现行班委组织结构缺陷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新型的班级组织结构模式,为高校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班级助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发挥班级助理的作用提供思考和借鉴。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班级助理工作应当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管理者,要做好统筹的规划。要首先通过计划来确定适当的组织目标和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
。新生报到之前,班助要初步了解所带班级的同学,协助学校做好新生学教育,使新生较好地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心理角色和身份转变。
。协助班主任进行新生班级班委的组建,在培养班委方面,一定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其踏实肯干的作风和一切为班级和班级同学利益着想的态度。
,初步建立起班级的组织文化机制。调动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快融入到班级的群体中去,消除陌生感,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的归属感。
二、组织
根据组织目标确定组织结构,配备人员,明确任务归属,确立组织制度和文化基础。
,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班委的组织结构模式。笔者首先对其所在的班级,1123班大一时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如下图1)。
这是笔者所在班级,由三个小班组成一个大班,采用的直线职能制的班委组织结构,在实际的生活中,针对此种班委组织结构设计,存在以下的问题:(1)班委团队结构显得臃肿,班长和团支书一共有6名,虽然6名中有两名为大班班长和大班支书,但单个小班的班长和团支书的工作量不足,工作缺乏积极性。没有有效地遵循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有效结合的原则,造成了机构整体的慵懒。(2)大班班委和小班班委在领导班级工作时,有时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大班的班长和支书领导力有所下降。命令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地体现。同时小班班长和支书在领导其他班委成员(组织、宣传、学习、文体委员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权力受到限制,责任不明确,权责对等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3 )在班长和团支书的领导下,分设生活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能够体现专业化分工,但若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特点,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信息传递的便利和高效,难以全面调动男女生的积极性。而笔者作为班助时,所带班级的现状是由两个小班组成的
管理学指导下的班助工作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