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先创新为本记南京南站建筑设计.doc科技为先创新为本:记南京南站建筑设计
摘要:、空间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如何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融为一体,将交通建筑特有的简洁高效和南京古都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如何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建筑设计结合,力求以科技、创新为本、将南京南站建设成为一座高完成度的车站建筑.
关键词:总体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空间形态高完成度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光环境研究色彩设计与研究集成单元体模块的设计与研究
绪言
随着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一批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铁路站房像一串珍珠串联在这条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之上,这其中南京南站又是这条高速铁路五大客运枢纽站中规模最大,,是中国建筑师目前在铁路站房建设中规模最大同时具有很高完成度的原创设计作品(图1).
设计历程
南京南站建筑设计始于2006年,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院)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参加了南京南站的第一轮投标方案以
“山、水、城、林”的设计理念入围第一轮竞赛(图2).
2007年初设计联合体以“古城新站”的设计创意在第二轮投标中一举中标(图3).
“古城新站”,突出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传承背景.
在空间序列上,我们将中华门、雨花台、,被应用到候车大厅的设计之中,形成了造型独特三组藻井,空间仪式感强烈.
南北立面的重檐木构,表达了对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敬意,将传统的木构造型与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巧妙结合创造出承力斗拱,形成了富有新意的檐下空间.
立面上陶土幕墙所形成的斑驳机理,与红铜梅花窗花相对应,蕴含出江南建筑的灵秀与俊美.
香槟色金属板屋面以南北边方正刚毅的直线配以东西边饱含力度的曲线,共同形成飘逸舒展的屋面形式,体现了交通建筑的恢宏与通达(图4).
设计分工
在随后的设计中,铁四院与北京院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两院的具体情况和设计优势,制定了具体的设计分工
.由于南京南站涉及专业较多、工程复杂程度高,北京院南京南站设计团队由北京院第一设计所联合中汇国际规划建筑设计工作室、复杂结构研究所以及经济一室等多个部门组成,其中第一设计所为总牵头单位,、屋面以及屋面下吊顶的设计工作,复杂结构研究所负责钢结构设计工作,另外第一设计所除负责主站房设计外,还与铁四院联合负责设计南京南长途客运站及南京游客中心的设计工作.
在整个设计和配合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以为社会提供高完成度的设计作品作为最终目标,将原创设计贯彻到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
1 总体布局
南京南站为京沪高铁五大枢纽站之一,其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有京沪、沪汉蓉、宁杭、宁安等多条高速铁路交汇其中.
,、东西宽(站台边缘)450m,,它包括三个站场,其中京沪高速场到发线10条,沪汉蓉、宁杭场到发线12条,,中间站台26座,站台长度450m,.
南京南站的建成对于城际铁路交通、城市交通乃至南京市的规划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图8、图9)
.
从铁路交通枢纽方面看,南京南站包括京沪场、沪汉蓉和宁杭场、宁安场三个站场,连接上海、武汉、成都、杭州、,使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全线贯通,形成了“四横四纵”高速铁路新格局,与全国主要城市之间将形成“8小时交通圈”,改变了南京仅为江浙地区南北向交通枢纽的旧形象,使南京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之后的第五大全国性交通枢纽(图5).
从城市交通枢纽方面看,南京南站枢纽位于南京市主城区、江宁开发区、东山新市区之间,地处双龙大道、机场高速、绕城公路、秦淮新河围合而成的长方形区域内,公共交通、,南京南站除铁路站房外汇及集长途、轨道、出租、公交、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公路客运、、3、6、12号线,自南北向、东西向穿过地下二层,6号线为机场线可以实现铁路——轨道——
科技为先创新为本记南京南站建筑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