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总结
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
一、感觉
感觉的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外部刺激: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
内部刺激:觉知身体内部状况和变化
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衡量感受性大小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刺激存在与否)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最小差异量(刺激变化与否)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性质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3) 联觉
–对某种感官的刺激触发另一种感觉产生
•色觉-温度觉
•色觉-听觉
4)感觉后象
–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暂留的印象
正后象:保持的印象与原刺激物具有同一性质
•负后象:与外界刺激的特征相反,或颜色互补的后象
二、知觉
知觉的含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特征
1)整体性(组织性)
–感知对象由不同部分组成,具多种属性
2)选择性(巫婆和少女)
–根据需要选择对象或背景
3)理解性 (牛和狗)
–用已有知识经验加工处理(命名、归类)
4)恒常性(大小、亮度、颜色、形状、方向)
–一定范围内,知觉的客观条件发生改变,而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
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视、错听
–正常人产生错觉,经过验证可予以纠正
产生原因感受性情绪性心因性
病理性错觉
–常见于意识障碍状态
–患者坚信为真,不能纠正
–见于谵妄状态、癔症、精神分裂症等
幻觉
–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严重的知觉障碍,
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常见: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感受器与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错觉与幻觉不同,幻觉基本属病理性的,属精神疾病常见症状
三、记忆
记忆的含义
–人脑对过去经验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
–包含记和忆两个方面
–信息加工的观点: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
–信息储存时间: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可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可分为:情景和语义记忆
–内容:形象、语词、情绪、动作记忆
–意识参与程度:内隐和外显记忆
陈述性记忆
–涉及有关事件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
•姓名、面孔、时间、词语、定律和事件等
可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
–对具体事物操作的记忆
情景记忆
–对特定时空情景中发生事件的记忆
受时空限制,难以储存,不易提取
语义记忆
–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稳定易于提取
精神科总结-----心理学基础 Part2
By 盛雪莉
记忆:
(一)记忆过程:
①识记(编码):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注意并选择信息,进行最初加工;
②保持(存储):巩固阶段,牢固储存已识记的信息;
③回忆与再认(提取):恢复经验过程,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并确认;
(PS:回忆:过去经验不在眼前,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
再认:经验过的事情再度出现,有熟悉感,并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二)记忆系统:
①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基础上产生,若受到注意,即转变为短时记忆;
②短时记忆(操作记忆):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阶段, 记忆内容清楚,能理解,但忘得快, 经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长期保持信息,若非有意回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意识到;
三个阶段的比较: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保存时间
图像<1秒钟
声像2-3秒钟
<1分钟
>1分钟
编码形式
物理特征
言语听觉
语义、表象
容量大小
大
7±2
无限
(三)组块:若干个单个刺激联合而成的较大信息单元,将信息在“组块化”可扩大记忆容量、增强短时记忆效率;
(四)复述:
①机械性复述(维持性)
②精致性复述(整合性)
遗忘:
(一)概念:
①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的过程;
②信息加工观点: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出现错误;
(二)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人们的识记内容在最初一段时间遗忘最快,随时间的延长,遗忘的速度愈来愈缓慢;
(三)原因:
①编码缺失;
②记忆痕迹消退;
③干扰(前摄干扰、倒摄干扰);
④提取失败;
思维:
(一)含义:
①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②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高
心理学基础 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