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时机,放开手脚,尽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及时评价,表彰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奖励提高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彻底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为学生主动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中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有效训练的次数和频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美国教育家沃迈特所说:“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被人们接受并付诸于实践。但很多的课堂合作学习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互相启发、交流思想、深入探讨的功效。究其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相应的策略或策略不当。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策略呢?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
小组是合作学习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单位,小组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所以小组的构建,是实施好小组合作学、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性别比例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5人,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是一个小组的灵魂,所以组长的选拔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确定小组成员时,就已确定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为组长,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确定以后,给每个组员一个编号,组长为1号,其他组员为2、3、4、5号。小组组织结构建立后,接下来进行小组文化的建设,具体内容有确定小组的名称、小组的约定。小组的名称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要求响亮、好听、有一定意义。小组的约定主要是小组的目标,小组公约、奖惩等小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有了分工合理的小组,有了奖罚分明的约定,小组有效地合作学习就有了保障。
二、创造合作学习的契机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新时代的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研究, 确定小组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处一定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堂语文课而言,我觉得以下环节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生字词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让接受能力强或已经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学生去教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时间一到,教师随机抽查2、3个小组,对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小组内互帮互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朗读课文时,进行小组合作。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上不主张全班性的齐读课文,但是太多的个人朗读,训练面太少,因此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既能让大多数学生有朗读的机会,又能让学生读出个性。同时很多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表演,因此在
2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