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重较大,他们当中的很大部分存在自卑、抑郁、冷漠、焦虑、内疚、敏感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2-0081-03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家庭的生存生活问题,对从经济困难家庭中走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制定了许多救助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大学生的生活难题。但从高校校园生活的实际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生事故的比重仍然较大,有的甚至非常严重。针对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事故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在自身能力、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容易产生自轻、自贱、自鄙的情感体验,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身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他们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等心理特征,行为中较多采取逃避方式。
。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苦闷、思维迟钝、行动迟缓,常感力不从心、,因而少言寡语或整日沉默不语,伴随有失眠等不良反应。抑郁状态常使这些大学生感到生活和生命本身都没有意义,产生强烈的无助感,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生活困难常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挫折感。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等都漠然视之,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在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和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往往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人际交往困难。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我们曾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做过一项调查,题目是:“请你写出最近一段时间(近2 周)内最关心或最担忧的事情。”% 的学生最担忧自己的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担心家人病情加重等。持续长时间的焦虑会破坏人的免疫力,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发生,必须引起重视。
。面对艰难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负疚感,他们觉得自己不仅不能帮家里减轻负担,还要花钱读书,对不起坚持劳作的双亲。如果在学业遭受挫折时,这些学生的负疚心理往往更为强烈,常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当负疚感过于强烈时,就会引发其自卑、抑郁、焦虑等系列心理问题。
。敏感心理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因为他们经济困难,对与钱有关的事情十分敏感,他们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希望因贫穷而成为需要照顾的人。因为这会让他们心理不平衡,在同学面前产生不平等感。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之所以产生上述的心理问题,原因很多,主要有以
6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