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反映,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在我们农村小学里,有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倦作文,怕写作文的现象,,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农村作文基础差生写作,初谈几点看法。
经我对写作教学经验的研究得出,学生在写作文上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在学生的心里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学生的作文很少有发表,使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和荣誉的滋味。
第二学生写作素材的单一,对与城市孩子而言,我们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
第三写作方法不当,当接触到每单元习作时大部分学生就愁眉苦脸, 都不知道该怎样把自己所做、所想、所看说出来。
第四阅读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学生家里几乎找不出一本象样的课外书籍,学校的书籍有限,学生阅读量少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从以下四方面来谈谈我对农村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研究。
一、结合教材,激发习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感悟农村,拓宽写作渠道
农村生活本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可我曾经让学生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进行作文,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我终于学会了做饭、然后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和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全班将近五十个学生,内容竟然只限于三个题材。针对农村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的现象我心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要改变这一现象还得从农村生活抓起,让学生感悟生活,化不利为有利。鼓励和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农村周边的生活,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