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新环境下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长期以来,在传统会计领域,历史成本因可靠及可验证性方面的特征一直处于会计计量中的统治地位。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在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在金融创新领域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也给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传统计量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公允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会计领域的视野,成为会计理论关注的焦点。
2006年2月15日,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国家财政部正式颁布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宣布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施行。公允价值是一种均衡价格,它能反映资产的本质,。在金融危机中,。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加强,进一步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企业等各相关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应用。此次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方面均再次启用了公允价值,这些准则规定方面的变化表明国际上应用公允价值的趋势已经渗透到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也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应经由“是否应当应用”转换到“应当怎样应用”的阶段。
(二)选题意义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论述及实际应用,将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各项具体规定进行研究,总结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特点及
问题,对目前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确认困难,操作困难,盈余管理困难,税收困难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及措施,希望为公允价值在我国能更好的应用做出些许努力。
《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任世驰,李继阳(2010)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真正根源是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持续冲击。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是按照各个报告时点上的现行市价调整账面记录,通过动态反映使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始终保持一致,目标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反映,是“会计的重心是计量”的回归。它与按“目标导向”路径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在会计本质(信息系统)、会计目标(决策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和可靠)等各个方面是冲突、矛盾的。构建于信息系统论和历史成本原则之上的当代会计理论,与公允价值会计着眼于真实反映的思想相悖。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颠覆,因此必须系统反思和重构当代会计理论。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王建成,胡振国(2007)认为学术界应加强对公允价值概念、方法以及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各级学术刊物也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公允价值是一种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复合力性质的计量属性”,基于“时态观"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公允价值不仅具有相关性,而且是合理可靠的;以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模型所需的信息作为唯一标准来划分公允价值层级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
新环境下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