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总结(测绘).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总结
土地与土地资源
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概念、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土地的功能、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意义下土地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层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人类活动成果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在这个概念中把土地看作自然历史综合体,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人类活动成果等七个构成要素组成。其中:气候是指农业气候;地貌是指地表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水文是指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岩石是指地表岩石;植被是指地面植物覆盖层;人类活动成果是指人类投入土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如,施肥、耕作、排灌、土地平整等)。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资本的物的表现。
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是自然体、具有自然特性2)土地绝对数量(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自然地理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的资产性
土地的功能
1)负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提供生产资料功能),4)景观功能,5)储蓄投资增值功能
土地的作用
(1)土地是社会制度演变中的介质;(2)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3)土地是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
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较严重;2、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3、农业用地土壤环境恶化
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3、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4、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如何树立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
1)努力把握人类社会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平衡,有效协调人与地关系,实现人与人、代际之间及地区间的关系和谐。
2)努力实现对土地的索取和给予之间的平衡,对土地的索取不能超过其自然恢复的阈限。
3)对土地利用应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
4)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的观念,保护土地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把如何支配和使用土地上升到关系人类当代和后代的生存与福祉的高度来认识。
5)杜绝通过对土地与环境破坏性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现象。实现既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又可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协调发展。
如何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
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使有损土地和环境的投入要素使用量持续下降直至脱钩,以无公害、无污染的投入要素取而代之。
2)实行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改变环境治理的“事后战略”。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制度,贯彻“谁污染谁出资防治”的原则,将治理环境的费用由建设项目发起人承担。
3)将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土地资源与环境损失的代价由受益者承担,使利益与责任相统一,从而使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由政府对人口转变过程进行干预,根据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变化,使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
5)消除愚昧和贫困。愚昧和贫困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动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逐步消除愚昧和贫困。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从那些方面入手
1)实现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的供求平衡,使各区域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要求在土地供给方面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废弃地,开发、利用海洋,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在土地需求方面,做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
2)建立土地数量、质量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对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总结(测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17-12-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