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一
美学:
鲍姆加通为美学做了第一次明确的规定“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美和趣味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和风格的鉴赏。它要回答的问题是:美或丑是内在于所考察的对象之中呢?还是在欣赏者的眼里?在其他一些事物中,美学也力图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所使用的概念和论点,考察心灵的审美状态,评价作为审美陈述的那些对象。
哲学:
哲学的希腊文意思就是“爱智”,就是在探索实在的真理和本性,尤其是事物的原因和性质,以及决定存在、感知、人类行为和物质世界的那些原理。哲学活动的目的也可以是对概念、方法和其它学科的信念的理解与清理,或是古典推理本身、概念、方法,以及诸如真理、可能性、知识(认识论)、必要性、存在(本体论个形而上学)以及证明等这类一般概念的信念。
人文学科:
在中世纪的教育中,人文学科(拉丁语是“与人的研究有关”)是指古典知识、哲学、和当代文学。在这个语境中,“人文的”是指“与人的研究有关”。从中世纪后期奠基到20世纪中叶,人文学科在欧洲的多数大学里被广泛地视为某种研究性的课程。
在现代通常的用法中,人文学科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一,它是指文学、语言、哲学、艺术及其研究,它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第二,它是指古典语言和古典文学。更常见的解释是,人文学科是一个区别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念,特指文学、语言、哲学、历史、造型艺术、神学和音乐。
真善美:
哲学中,“真—善—美”的认识,多是由康德的三大批判而来。简单地说,古典哲学是由三大部分构成的,第一是逻辑学或认识论,它关心的是理性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求真;而伦理学则关注实践理性,它关心的问题是求善;美学则是被规定在判断力的研究,它关乎人的情感问题的,与美相关。
知意情
风景二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是指中华民族从先秦时代到19世纪中叶所建构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系。它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精神实质和历史发展,都具有区别于西方美学思想体系的显著特点和规律。
重写意而转写实,重“初发芙蓉”而轻“错彩镂金”,两者合流深刻地塑造了中国艺术的独特形态,进而缔造和完善了中淡”、“意境”、“传神”为基本范畴;儒家美学崇尚
“和”,而道家美学追求“妙”,两者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复杂互动的协奏曲。
儒家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代表著作有《论语》。儒家主张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格物致知,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乐观进取。
道家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代表著作有《老子》,《庄子》,道家思想是消极避世。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一,纵观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 儒道互补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主线, 儒道互补,就以道补儒的历史事实来说, 就
美学(美学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