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纪录片的叙事
第一节纪录片叙事及其特点
第二节纪录片叙事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纪录片叙事技法
1
第一节纪录片叙事及其特点
一、叙述与纪录片叙事
《辞海》把“叙述”定义为:“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指作家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的作者罗吉·福勒认为,叙述“指详细叙述一系列事实或事件并确定和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但“一般而言,该术语只用于虚构作品、古代史诗、传奇和现代长、短篇小说”。即主要用于虚构目的而进行的阐述。
2
在一般观点看来,只有以故事片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当中才有叙述,而以自然时间为维度,以现实空间为经度,截取“生活流”片断,并尽可能保持生活原汁原味的纪录片,则很难或根本没有叙述。
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叙事方式的不同:
故事片的叙事注重的是故事本身的因果关系,呈现为一种有开始、过程、高潮、结局的完整封闭的戏剧式结构。可以称之为虚构叙事。从叙事功能上,主要是审美价值而非认识价值。
纪录片叙事是纪实叙事,它是要让观众去认识现实中应该注意而没有注意到的,应该思考还没有思考的问题。从结构上,纪实叙事是通过对生活中某一事实看似不经意的片断截取;在语言的运用上,注重对事实的陈述;在叙事元素使用上,尊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的叙事元素。
3
纪录片叙事,是指把叙述作为一种手段,以真实为目的,以客观为原则,向人们展示发生过的事实,指导观众对自然、社会、人身等各类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
二、纪录片叙事的根本特征
纪录片的叙事有别于一般地叙事艺术的根本之处在于它们不安排完整的情节。情节的核心是矛盾及冲突。
在纪录片中,可能会使用虚构的方法,但不会去组织矛盾、冲突,不会安排事物的发展,它通常只是选择生活的片段或表现某种思想含义。
纪录片处理的不是情节,而是事件,事件比情节在概念上来得宽泛,它更接近生活事实本身的发展。纪录片也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因素,把人物的活动放到特定事件的发展中去展示。
4
总之,纪录片记录的是事件,反映的是生活,没有事件或事件片段的纪录片是不存在的。纪录片叙事是制作者根据生活的真实面目,以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对生活事件完成的客观记录。
三、纪录片叙事的特点
(一)纪实性本质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纪实是其本质性的特点,我们也
将纪录片叙事称为纪实叙事。纪实性本质具体表现为:
1、无我的叙事境界
叙事境界分为有我与无我两种。无我的叙事境界,主要依仗
题材的取舍详略,细节的形神兼备,镜头选择与转换之间融进的
褒贬赞叹情绪意蕴以及叙述过程中的场景感等来实现。
5
有我的叙事境界,除了有场景感,有细节渲染,有详略取舍而外,更讲究虚构和假设,强调制作者的态度与意见的充分表达,因此在叙事上呈现出“复调”性质:
一方面是事物的呈现(手段);
一方面是作者的意见与态度的呈现(目的)。
2、具体的时空过程
纪实叙事要求有具体的时间、具体的环境、具体的情景,这可
以使一般性的视听语言所表现的抽象内容具有一种可经历的情景
意义。
(二)多维度倾向
为了适应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能够全面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纪录片往往会打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单线叙事模式,
而从不同角度多层次进行叙事,它强调从观众的多维视角来看待
并反映生活,为观众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提供了多维参照。
6
(三)心理化潮流
现在许多纪录片叙事的心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纪录片在叙事上的心理化潮流,是纪录片增强叙事能力,更好地实现纪实目的的正确取向。
纪录片的心理化潮流的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真人扮演和情景再现的手段。
一种倾向:表现作者的心理情绪。
(四)哲理化趋势
纪录片叙事的哲理化趋势表现得两种形态:
1、从哲学文化学的高度去探索一些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
2、用形象材料来论述思想概念和理论问题
7
第二节纪录片叙事的基本原则
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所谓脉络,是指叙事的线索,多数情况下,纪录片由始至终采用单线索叙事。
二、详略得当、虚实相生
(一)关于详略
1、含义
详略得当的意思是:辞达,则二三言而非不足,辞未达,
则万千言而非有余。详写时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
8
2、详略问题的两层意思:
(1) 在记述重点事件、表现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时,要尽量做到详尽细致,充分展现事件背后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记述一般事件、表现次要人物时,可以简略、概括。
(2)在描述典型事例,展现矛盾冲突的高潮时,要详尽,要精雕细刻;而在写矛盾冲突的开端和结尾时,应该写的简略、概括,点到即可。
3、详略问题与节奏问题的关系:
详略问题同时也是节奏问题,该详的地方,要把叙事节奏放慢,充分展示矛盾和冲突,镜
第九章纪录片的叙事 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