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饮食男女》中的人物与结构.doc浅析电影《饮食男女》中的人物与结构
【摘要】李安作为优秀的华人导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李氏叙事”风格。电影《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最具特色的一部,本文将从该片的人物与结构入手,分析李安扎实的编剧手法。
【关键词】李安;《饮食男女》;人物塑造;故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25-01
《礼记?礼运》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简单的一句?精要地概括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基本特性。李安在《饮食男女》中也对这其中的要义进行了阐释。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导演,李安在影片中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公的、柔性的、永续的、天人合一的”极富东方美学的哲理进行探索,是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典范。[1]而李安对电影叙事本身的看重,以及他本人早期舞台剧的实践经历,使得李安电影对戏剧元素的执著追求非常明显。这些观点在《饮食男女》中都有所体现。
一、影片的人物塑造与人物揭示
李安一直反对东拼西凑快餐式的编剧,他认为,“这是把上海菜细火慢炖的老味道,变成了速食面。”[2]虽然《饮食男女》中有很多人物,但通过李安的处理,故事变得清晰又不乏味。在人物的设定方面,李安前期使用大量镜头和细节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在家里的地位。能做得一手好菜的老朱是大饭店的主厨,他心系三个女儿,是个令人敬重的父亲。大女儿家珍是个化学教师,其敏感、内向,非常古板,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二女儿家倩是个新时代的女强人,性格开朗,极具魅力;小女儿家宁是个大学生,她单纯、乖巧,有些唯唯诺诺。这样的四个人,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却都有着同一个目的
――想要离开这个家,这样的设定让故事很难不碰撞出火花。
《饮食男女》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之所以非常成功,是因为上述所有的人物设定都不是其本性,而是在电影故事的推进和发展中通过角色面临的压力和抉择逐渐揭示出来的。首先是小女儿家宁,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她不顾朋友情谊,将其“撬”了过来,并且有了孩子。这样的情节发展使人意外。她最年轻,也最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所以她选择了内心,追求了自己的爱情。大姐家珍受够了压抑,终于鼓起勇气强吻了喜欢的体育老师,两人最后幸福地走到一起。这样的前后不一致,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在通过对人物性格的铺垫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二、主控思想与故事结构
麦基将故事的主控思想概括为: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会从故事开始时的一种存在状况转化为故事结局的另一种状况。[3]本片的主控思想则可以概括为老人生活权益的追求以及主人公的个性解放。
李安最擅长让自己的主人公在自我抉择中完成主题的揭露。《饮食男女》中,所有人最开始都是为了他人而活着。老朱为了不被他人议论,以及照顾三个女儿的感受,隐瞒了他和锦荣的忘年恋。最后老朱就像李安所想表达的一样,
“父亲们该为自己想想了”,当着全家人的面公布出来。故事的最后,锦荣母亲听闻昏倒过去,众人依旧是不理解,但是老朱失去已久的味觉却神奇般地恢复了,这正是导演对老人追求生活权益,以及对个性解放的鼓励。家倩成为了家里坚守到最后的人,感情也没有着落,似乎看起来最不得意,但是她与父亲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并且她也完成了儿时的梦想,接手了父亲的厨房。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影片在故事结构上也是非常严谨有节奏的。其采用的是传统
浅析电影《饮食男女》中的人物与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