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村葡萄:奔向绿色消费-园林
新民村葡萄:奔向绿色消费
王换,杨丹丹
5 月9 日,安徽省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的村民们正在田里给葡萄抹副梢,“种葡萄可是我们村民致富的法宝!”如今,全村80%的村民家中都种植了葡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村”。
葡萄成品牌品质是关键
新民村先前以种植水稻和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低,致富无门。2002 年,大圩镇党委、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决定。经过考察论证,将种植葡萄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决定在新民村打造“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葡萄标准化建设。
为了方便管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村里成立了“新民葡萄协会”,葡萄协会在成立之初就与市、区科技局、科协、农委等部门紧密配合,从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入手,做好各项技术服务工作,长期聘请市区林业果树专家和高级农技师现场提供服务。引导群众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化方式进行生产,推广优化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生物技术控制病虫害,全面推广使用“葡萄套袋”、避雨栽培等生产技术,确保生产出来的葡萄真正优质、安全、营养丰富。2003 年,“大圩葡萄”商标注册成功,成为合肥市农产品的优质品牌。葡萄生产基地也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保护总站的认证,给予无公害标志的使用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民村葡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每亩毛收入也从原先的四五千元增长到一万五千元左右。但仅有“量”是不够的,如何打造品牌、保证品质,成为了新民村“一村一品”发展的首要问题。2008 年,“大圩葡萄协会”得到扩充发展,注册成立“大圩新民葡萄合作社”,目前已拥有社员326 名,带动农户500 多户。同时认真进行栽培品种的规划、引进和筛选,想方设法开辟优良品种的引进渠道,使栽培品种由原先单一的巨峰发展到拥有黑丰、黄提、天秀、红地球、黄金指、紫珍香、矢富萝莎、维多尼亚等国内外品种二十余个,2015 年引进新品种3 个:阳光玫瑰、户太八号、勇优,具有产量高,售价高、口味好等特点,先期投入20 亩,分散到社员葡萄园中。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民村的“一村一品”建设形成规模,带动了加工业、养殖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的繁荣,走上了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道路。2003 年7 月,大圩镇举办了首届“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一时间大圩游人如织,几十家各具特色的“农家饭店”相继开张,生意火爆;大圩葡萄价格倍增,由原来的每千克2元多上升到8~12 元,种植户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新民村“一村一品”项目的带动下,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局面。
瞄准绿色消费破解发展新难题如今,种了近三十年葡萄的新民村农户们,又遇到了发展难题。种葡萄最耗人工,加上流转土地、投入等费用,一亩葡萄的成本不低于8 000 元。种出上等品质的葡萄,亩产必须控制在1 000~1 500 千克,其糖度、风味、口感才有保障。理论上,按每亩最低1 000 千克计算,每千克采摘价格16 元,仍有8 000 元纯收入。但实际操作中,利润要减半。
近几年,镇域内的其他村都开始种植葡萄,新民村本就处于大圩镇深处,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葡萄销售成为大难题。此外,合肥市周边一哄而起的葡萄园,争抢“观光采摘”蛋糕。新民村党支
新民村葡萄:奔向绿色消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