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拥刘贬曹”之我见.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拥刘贬曹”之我见
李大庆肖吉书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 404000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提要: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处处都可以看见作者是拥护汉家正统,对刘备所代表的蜀国政权倍加推崇和赞扬,而对曹操更以“汉贼”讨伐之。所以大多数人就只看到了刘备是仁君的化身,曹操是奸雄的代名词。然而正如章学诚所概括的《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性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所以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成分掩盖了其本有的真实性,曹操与刘备的真是形象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和进行审美欣赏。
关键词:拥刘反曹; 历史真实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贯彻了罗贯中先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自己的价值关的阐释。其中“拥刘反曹”则他的价值观中一个重要体现。如第二十回,曹操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召这一章节中,写曹操陪同天子打猎。在帝久射鹿射不下的情况下,献帝邀请曹操射,曹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鎞箭,一射即中。群臣将校都以为是帝射中,都山呼万岁。然而此时却是“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此时曹操并不把帝放入眼中,处处表现僭越之礼,以没有初接帝到徐州那般恭敬。正如围场已罢后,献帝回宫,泣谓伏皇后曰:‘以为曹操是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今日在围场之上,身迎呼贺,天礼已极,早晚必有异谋。吾不知夫妇不知死所也。’”
所以此时献帝就与董国舅密谋除奸贼曹操。在二十三回中,写曹操通过董国舅的家丁知道了他们的密谋行动,吉太医也参与其中,闻听曹操生病了就在曹操的汤药里下毒,后被曹操识破,对他严刑逼供,吉平斥之曰:“汝乃欺君罔上之贼,天下皆欲杀汝,岂独我乎?”并且随便曹操怎样的用严刑逼供他依然不低头,不肯道出同谋者,变现出了极大的忠义。在三十六回中,曹操为了收服徐
谡,就软禁了徐母。令徐母作书招降元直。徐母曰:“刘备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徐母厉声曰:“汝何须虚诳之甚也!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生素著。世之黄黄,白叟、牧子、樵夫、皆如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吾儿辅之,得其主矣。汝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乃汉以玄德为逆臣,欲使吾儿背明投暗,岂不自耻乎?”
并且在三国故事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北宋民间说书已经形成了这种倾向,平话和杂剧中进一步加强。苏轼《志林》卷一《怀古》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针线,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出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进而在元杂剧关汉卿《》亦有“拥刘反曹”的思想。所以继而久之人们因《三国演义》所流传下来的故事以及剧中的渲染所形成对曹操的形象已经就是约定俗成的“反贼”、“奸雄”的形象,而刘备就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宽厚仁爱、忠义的典范。所以在第四十一回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以久守,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君使君即同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
然而这种思想有着历史渊源,从史学传统看:历代史学家涌刘和反曹,都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拥刘在特定的时期有为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的思想背景。二是:从三国故事流传演变过程来看,这种思想既反映了一种正统观念又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情绪,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愿望与

“拥刘贬曹”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