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
林巧仙(广西柳州市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450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120-02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院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痊愈时长有效缩短,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有效预防并去除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因,同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DIC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关键词】产科弥漫血管内凝血(DIC) 护理措施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发生DI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者,年龄在23~39岁之间,;孕周在19~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60周。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DIC。
护理方法
注意诱因,密切观察
羊水栓塞、死胎、感染、妊娠合并肝病等是产科DIC的常见诱因,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羊水栓塞、胎盘因素、产后大出血等。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具有较为缓慢的流动速度,这就为血管内血栓提供了条件。羊水、胎盘等中均含有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这些促凝物质在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情况下就会通过不同途径向母血循环进入,从而对DIC的发生进行直接的激发
[1]。针对这些,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对DIC的发生进行严格的警惕,对患者的出血现象进行严密的观察。患者一旦出现宫缩乏力、出血量大等症状,则应该立即将此情况向医生汇报,并谨遵医嘱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充分做好抢救准备。
准确实施治疗措施
1)肝素的合理应用
在产科DIC的治疗中,肝素的应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肝素所具有的抗凝作用是十分强大的,能够作用于凝血的多个环节。肝素用于DIC高凝期具有最佳的效果,但是临床上典型的高凝期是很少见到的。临床上一旦确诊,通常是处于纤溶期(高凝和低凝交界期)的,因此应该谨慎使用肝素。研究证明,在DIC早期合理应用肝素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此外,在对DIC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DIC病死率的最大限度降低。
2)成分输血的应用
微循环广泛形成微血栓大量消耗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同时使纤溶系统被继发激活,加重了出血是DIC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为患者补充适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这样能够让患者将自身的凝血机制重建起来,从而有效止血,并为其他的治疗措施争取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3]。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能够对患者所缺乏的血液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从而有效止血,并促进输全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极大程度降低。
心理护理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属于突发疾病,大部分患者具有清醒的神志,情绪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